
2017年4月26-27日,由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CELTSC,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移動互聯網教育產業聯盟、上海博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 “2017中國在線教育高峰論壇暨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4館隆重舉行,近5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局局長、電教館館長、教師培訓中心領導、公辦/民辦/國際化學校校長、教育信息化企業負責人、在線教育企業創始人/聯合創始人、培訓機構參與出席。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人人通”標準工作組成員學樂云教學受邀出席于27日下午舉辦的“教育信息化標準論壇”,學樂云教學北京大數據研發中心負責人崔小龍代表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人教社領導,華東師大等大學機構負責人、教授,偉東云、科大訊飛、網龍等9家企事業代表,也參與了本次標準化論壇。
會上,崔小龍首先指出,學樂是有區別于其他垂直型互聯網教育的智慧教育方案,是融合“教、學、考、評、管、學習空間、家校共育”整體自主研發智慧教育平臺。以全線貫通為方向,利用日趨成熟的大數據技術,實現“三打通”:學校教學中教師、學生、家長、管理部門等各角色之間的打通;全國、省市、縣區、學校、各教師資源應用的打通;教、學、考、評、管、學習空間、家校共育七大版塊數據的打通。
在提到學樂如何做到“智慧”時,崔小龍除了強調軟件與各類智能硬件設備、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需要提供一體化智慧教育產品良好體驗之外,還提到兩個關鍵詞:個性化學習,因材施教。
基于教育全過程數據的全方位采集,再結合大數據技術、知識圖譜技術,學樂實現精準知識診斷、智能學習引擎,成功構建個性化學習的閉環服務,在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為個體及群體學生的學情分析與評價、教師的因材施教提供技術手段,為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管理提供數據支持與服務。
學樂董事長陳冬華不止一次提到:在教育當中,技術對教育的支持與服務非常欠缺。實現教育信息化與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讓技術服務于教和育的本質,是學樂的初心!學樂之所以能夠通過SAAS模式,讓用戶為價值付費、為效果付費,在互聯網+教育行業中脫穎而出,依靠的是對產品價值、質量、產品快速迭代研發能力的自信,以及客戶服務的承諾。
馬化騰說:“互聯網+教育,這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這話也從側面反映了互聯網+教育行業市場的巨大潛力。智慧教育企業一面“野蠻生長”,一面迅速淘汰,看似百花齊放,實則暗藏危機。崔小龍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行業缺乏標準化與規范化的指導。已參與“人人通標準”中通用標準、空間結構標準、數據治理標準的標準化工作的學樂,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真正做到以教育用戶需求及體驗為核心,有足夠的實力、信心與標準化委員會攜手,共同推動信息化教育標準化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