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好奇心也就是保護生命的一部分,應試教育的危害在于扼殺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很多人將教育理解為一部分人去改造另一部分人,反而忘了教育作為生命生長的根本特性,于是知識也就成了負擔。每個生命都是奇跡,老師是學生生命奇跡的見證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項賢明在論及如何培養學生基于生命成長的創造力時說。
11月28日,一場“基于孩子生命成長教育路徑”的主題論壇在湖南省長沙市第三十七中拉開帷幕。華東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劉良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項賢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學院附中學者型教師孫明霞、“生命化教育”倡導人張文質、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劉鐵芳等教育界名家齊聚于此,縱論“生命教育”。
據長沙市第三十七中校長周環香介紹,作為一所進城務工人員子弟集中的學校,怎樣用教育者的生命潤澤孩子的生命,為孩子的生命發展奠基,是學校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問題。學校主編的《中學生命課堂基本教程》一書于近日正式發行,集中展示了全校教職員工對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給你一個日子,便賦予你一份生命成長的擔當,點亮一個生命,便是生命教育本質的全部。無論課改采取哪一種模式,最終指向的都是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關注和尊重生命,讓他們在校園里感受到一種歸屬感和幸福感。”周環香說。
“說起我和三十七中,真是一段特別的緣分。”孫明霞向大家道出了她的“三七”緣:“2012年11月17日,我見證了第三十七中開啟的生命教育之旅;2013年11月27日,又看到了老師們向生命教育邁進的堅實腳步;2014年11月27日,得以分享學校生命教育的成果。”在孫明霞看來,愛心、耐心、細心、童心和恒心共同構筑了教師的專業態度。關注學生生命成長,啟迪生命智慧是教育的源泉。
此次論壇還邀請了來自重慶、成都及雨花區內兄弟學校的200余名校長、教師代表共話“生命教育”。來自常德市安鄉三中的教師姚胤表示,他此番是特意前來“取經”的。雖然此前早就聽說生命教育這一理念,但具體怎樣關注學生的生命個體成長仍是未解之謎。這次長沙之行,既能聽到各路教育名家的對話,又能真切感受學校生命課堂的魅力,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