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學校的建設、教育品牌學校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在這個過程中,精心策劃、精心包裝,注重學校公眾形象的塑造,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形象是指一社會組織及其行為通過傳播在公眾心目中所確立的綜合印象,即公眾對一個社會組織的全部看法和總體評價;學校形象,則是學校的表現和特征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反映,是社會公眾對學校的總體評價。從學校自身分析,學校形象的構成要素包括學校內在的和外顯的精神文化。內在因素主要包括學校的教育質量、校風、學風、校園精神、管理水平等,顯性的因素則重要包括校園環境、校園文化等。從公眾評價的角度分析,學校形象要素包括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兩個方面。知名度指一所學校為公眾所知曉、了解的程度,它是衡量學校形象的量的指標;美譽度學校獲得公眾信任、贊許的程度,它是衡量學校形象的質的指標。
“要逼人說你好,唯一的方法是多作好事。”(伏爾泰)塑造良好的學校形象最重要的是練好“內功”,換言之,就是要著重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但是僅僅練好“內功”是不夠的,還要引進市場營銷的理念和策略,向世人展示學校良好的公眾形象。
首先,建設特色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十分豐富,既包括校園的物理環境(如校容校貌)構成的物質文化,也包括由校風、教風、學風等構成的精神文化。這兩種文化的表現方式,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都能對師生產心理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是建設學校特色,打造學校教育(校園文化)品牌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對校園文化作出統一的部署,整體優化學校的校園環境,使學校能體現出自己的特色目標、品牌的特點和優勢。無論是建筑、雕塑、標牌、墻飾,還是口號、規章制度等,都要充分體現學校的特色方向、辦學理念,使它成為師生的心理行為及推動力,也使每一位來訪者感受到濃郁的特色(品牌)氛圍。
其次,溝通家長和生活大致。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學校特色的建設、教育(校園文化)品牌的打造,同樣需要社會各界以及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可以通過創辦家教學校、編印家教刊物、召開家長會議、學校網站、青年志愿者服務等形式,向家長、社會廣泛宣傳學校的特色建設、品牌打造的方向、目標和階段性進展,征詢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社會、家長理解辦學有特色、學生有特長的重要意義,也取得他們在精神上、物質上的支持,同時便于在家長和社區樹立起學校良好的形象。
第三,自我提煉與升華。在特色建設、品牌打造的過程中,無論是成功還是挫折,抑或是失敗,總有一定的經驗教訓。我們要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這些經驗教訓作理性的分析和概括,提煉并升華為規律,并撰寫成論文,投寄有關刊物。不管是經驗還是教訓,都能給他人以啟發,同時也的對學習的宣傳,在社會上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形象。
第四,注重形象的傳播。商業界十分注重品牌產品的宣傳,特別是注重廣告,特色學校的建設、品牌學校的打造,也要注意形象的傳播。一是注重媒體宣傳。既要注重在省、全國級的刊物上的宣傳,也要注重在本地的有關媒介上的宣傳。二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要加強學校網站的建設,把網站建成學校的信息中心、教師的研究中心、教學的資源中心、學生的學習中心,不僅吸引本校師生經常看學校的網站,也吸引本地乃至全國各地的人們關注,通過網站在人們面前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三是注重師生形象的塑造。教師和學生是學校形象的代言人,因此,要重視師生的形象塑造和行為引導,要求老師以敬業、樂業、專業的職業形象,學生以遵守公德、團結樂群的學生形象,在世人面前樹立起學校的良好形象。
當然,學校形象塑造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管理者精心地策劃和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