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保護須有品牌意識
編輯:中國教育品牌網 發布時間:2016/9/5 16:41:41
近日筆者在一家以設計聞名的日本雜貨品牌店里閑逛,發現其專門開辟了一個“日本之布”的展區來介紹各類布料和印染技術。提花剪布編織、拼花編織、手工印花、注染法、針刺法……這些來自日本各地布料的編織和印染技術,被明確地標注出了產地和特征。這其中,有多種布料和技術被明確打上了“日本非遺”的標簽。在介紹牌背后,使用這些布料和印染技術制作的手帕、餐巾、服裝和裝飾品等商品擺滿了貨架,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非遺+品牌”的展示、營銷方式既是展示非遺項目,也是通過借品牌的“勢”來拓展非遺保護和傳承的道路。如此“借勢營銷”的方式讓筆者眼前一亮,同時也啟發了筆者對于“非遺”和“品牌”的思考。
在之前的采訪中,筆者發現,近些年來隨著政府的扶持和人們對于非遺產品的日益重視,非遺產品市場日益繁榮。但在繁榮之外,非遺產品良莠不齊,市場魚龍混雜。一方面,非遺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既有精品之作但也不乏粗制濫造者;另一方面,在非遺產品集散地,尤其是在景區,可以發現布老虎、風箏、草柳編、葫蘆雕刻等來自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非遺產品,非遺產品同質化、抄襲現象嚴重。如何解決非遺產品粗制濫造、仿冒抄襲頻發等問題?在筆者看來,打造非遺品牌勢在必行。
質量是非遺產品品牌的根基。想要打造非遺產品品牌,在筆者看來首先需要的是非遺產品制造的精品意識和工匠精神。筆者曾經采訪過一位剪紙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相比普通的一副剪紙作品在市場上可以賣上幾塊錢,他的許多剪紙作品已經和書畫一樣按尺寸以萬元計算了。為何能有這么大的差別?在他看來,是因為他的剪紙作品是“創作”而非“制作”,創作出的精品當然值得一個高價。制作一副剪紙作品很簡單,紙張配上剪刀就可以,甚至現代化的模具和機器就能夠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而要創作一幅作品,就需要有好的創意,好的設計和精湛的手藝,尤其是當筆者見識到該剪紙藝人的創作過程,就再也不會認為一副剪紙作品賣出高價是虛高了:憑借雄厚的繪畫基礎打出草稿,再依據剪紙的特點設計出樣式,最后憑借高超的手藝和匠人的耐心,細心完成每一根線條,甚至剪出的動物胡須都極細且均勻。
營銷是非遺產品品牌塑造的重要手段。俗話講,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算是產品質量再好的非遺產品,想要塑造成為成功的非遺品牌,也離不開營銷的幫助。據筆者了解,皮影類的非遺項目在我省就有多個。在這多個皮影當中,要數泰山皮影最為著名。近年來,泰山皮影試水“互聯網+”,有一支專業的隊伍負責泰山皮影品牌形象的開發和利用。陸續開發出了具有泰山皮影元素的手機游戲,并制作了泰山皮影微電影,在主流社交網站設立官方平臺,眾籌泰山皮影元素的餐飲連鎖……這一系列的自我營銷讓泰山皮影這一品牌叫得出、叫得響。
知識產權保護是非遺產品品牌維護的主要途徑。筆者觀察發現,在國家、省、市縣非遺分級保護的情況下,相類似的非遺項目可能存在著多個,這就為可能出現的非遺產品類似、抄襲等問題埋下了伏筆。在非遺項目桃木雕刻的盛行地區,當地有三百多家企業從事桃木雕刻的生產。無法保證自己創作的產品不被抄襲仿造成為當地桃木雕刻非遺項目傳承人最頭疼的一件事。記者了解到,該非遺項目傳承人從去年開始有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為自己的產品申請商標和著作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產品品牌被抄襲和仿冒,既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讓這一非遺產品品牌更加著名,收獲了良好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