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 月 16 日下午,“壁畫承古 妙筆生新 —— 北京市大成學校2024級‘1+3’美術實驗班‘永樂宮壁畫’臨摹與創意繪畫課程匯報展” 在炎黃藝術館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匯報展依托學校“1+3” 美術實驗班 “創新與實踐結合” 的教學理念及壁畫課程體系,既是傳統壁畫藝術傳承創新的階段性總結,也是壁畫技法在中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成果集中展示。
開幕式伊始,北京市大成學校徐朝輝校長發表講話。徐校長滿懷感激之情,向炎黃藝術館致以誠摯謝意,感謝其為本次匯報展提供了優質平臺,同時也對在百忙之中蒞臨開幕式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與衷心感謝。徐校長指出此次匯報展不僅是學校教學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實踐。徐校長充分肯定了同學們在藝術創作中展現出的匠心與熱忱,用"用心構思、精心創作"高度評價了大家專注投入的創作態度。他殷切寄語同學們:在未來的藝術探索中,能夠保持對美的敏銳感知,讓藝術的靈感自然涌現;在審美體驗中獲得深刻共鳴,享受藝術帶來的愉悅;更要主動去探尋美、理解美、創造美。最后,徐校長勉勵大家秉持藝術初心,在創新中突破自我,在追求中臻于至善,多一些油然而生,多一些會心一笑,永葆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
隨后播放的 “永樂宮壁畫臨摹與創意繪畫課程” 紀錄片,完整記錄了一年來課程的四個核心篇章:
《永樂宮壁畫臨摹與創意繪畫課程》紀錄片
畫韻摹真:通過古法技藝實操,指導學生臨摹壁畫線條、研習傳統設色技法,深度體驗傳統繪畫的筆墨精髓。
壁畫千秋:特邀中央美術學院趙偉教授系統解讀永樂宮壁畫的歷史脈絡與藝術價值,從理論層面深化學生對壁畫文化的認知。
雙壁晤言:組織法海寺壁畫對比研習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技法剖析與風格比對,探究南北壁畫在藝術表現上的差異化特征。
畫素凝新:鼓勵學生提煉傳統壁畫元素,嘗試現代藝術語境下的創新重構,以跨界創意打通古今審美聯結。
開幕式上,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導覽劇表演 ——《畫中傳承:永樂宮壁畫里的華夏精魂》。該劇以沉浸式導覽劇為載體,生動展現了壁畫背后的文化哲思,引領學生深入思考傳統藝術的當代價值。
峰會
在點評交流環節中,北京市教育學院豐臺分院中學美術教研員李蕊老師高度評價了本次匯報展的示范意義。她指出,展覽創新性地構建了博物館課程的實施范式,特別是通過法海寺壁畫的對比研習,引導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進行技法比較,有效拓展了藝術認知維度。這種"走出去、請進來"的對比學習模式,使學生能夠直觀把握不同地域壁畫風格的審美特質。李老師特別贊賞同學們創作的導覽劇,認為這種沉浸式藝術演繹以新穎的表現形式,深刻闡釋了壁畫藝術的文化內涵,實現了"有深度的美育"和"有溫度的美育"的有機統一。這種創新的藝術實踐不僅生動詮釋了傳統藝術的當代價值,更在潛移默化中啟發了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對文化遺產的現代思考,完美踐行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
北京市教育學院豐臺分院課程發展中心副主任王志強對本次匯報展呈現的狀態與成效給予了高度認可與贊揚。王主任盛贊此次匯報展充分彰顯了北京市大成學校在藝術教育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這更是學校多年來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持續推動學科壁壘打破的重要實踐成果。此次匯報展在多個維度實現了創新突破:不僅生動詮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創新性地講述了中國藝術故事;更通過藝術與科學跨界融合的話劇形式,展現了創造性轉化的實踐成果;同時充分發揮了藝術作為文明對話的橋梁作用,為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互鑒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范例。王主任殷切期望學校能夠以本次匯報展為全新的起點和契機,持續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教學內容與方法,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學校持續深化與炎黃藝術館等專業藝術機構的戰略合作,通過系統整合社會優質美育資源,構建起開放、多元、專業的藝術教育生態。這一創新實踐不僅為學生提供了高品位的藝術學習平臺,更通過浸潤式的藝術熏陶培養其終身發展的藝術素養。在全面提升學生審美能力與創造力的同時,也為培育兼具文化傳承自覺與跨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彰顯了新時代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讓藝術家的浪漫情懷、學者的求索精神、匠人的傳承使命在新時代持續綻放光芒。
本次匯報展的圓滿舉辦,離不開豐臺區教委、北京市教育學院豐臺分院、炎黃藝術館專業老師、兄弟學校、大成學校畢業學子劉雪晨及周曉林團隊、家長和同學們的支持與幫助。
我們向蒞臨展覽的嘉賓、老師和同學們致以熱烈歡迎與誠摯感謝,也向為本次匯報展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們表示衷心謝意!感謝今日頭條、中國網、手機中國網等多家媒體的報道。
學生及家長感言
壁畫話劇展演一場穿越時空的藝術對話。當聚光燈亮起,舞臺化作永樂宮三清殿內的場景,那些曾在歷史長河中沉寂的壁畫,竟以鮮活靈動的姿態在眼前“復活”。參與壁畫話劇展演的經歷,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通往藝術與歷史交融世界的大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感動 。
前期我們在各位專家老師的帶領、指導下,臨摹了永樂宮三清殿西壁的局部的壁畫。在查閱壁畫資料的過程讓我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盛世。從古代那些飛天的飄逸靈動的仙娥,到永樂宮壁畫中人物的鮮活神態,每一筆線條、每一抹色彩背后,都藏著無數故事。這個過程,讓我對古代藝術匠人的精湛技藝與創作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敬佩,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進入排練環節,困難與挑戰接踵而至。要將靜態的壁畫轉化為動態的表演,并非易事。例如,壁畫中的人物姿態往往帶有不同的藝術特征,如何將這些知識、與日常的姿態更加自然地融入表演,成為一大難題。我們不斷嘗試、調整,在導演的指導下,從一個轉身、一次走動、一次抬手開始打磨,逐漸找到表演的節奏與感覺。與團隊成員的合作也讓我收獲頗豐,大家都懷揣著對傳統壁畫藝術的熱愛,在討論劇情、排練動作、完善臺詞的過程中,思維不斷碰撞,創意火花四濺。每一次的磨合,都讓團隊更加默契,也讓我體會到團隊協作的力量。
終于迎來正式展演的時刻,站在后臺,聽著觀眾席傳來的陣陣期待的掌聲,我既緊張又興奮。當走上舞臺,燈光打在身上,仿佛真的穿越到了古代,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學生,而是壁畫話劇中的角色,用肢體與語言訴說著千年前的故事。看到觀眾們專注的眼神、聽到他們因劇情而發出的驚嘆與掌聲,我內心充滿了成就感,深刻體會到藝術表演帶來的感染力與魅力。
這次壁畫話劇展演,不僅是一次藝術實踐,更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它讓我跳出書本,以一種全新的、沉浸式的方式與傳統文化親密接觸。我不再僅僅是歷史與藝術的旁觀者,而是成為了傳播者與創造者。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機會參與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壁畫藝術的魅力,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 “1+3“實驗班 孔德清
穿上粗布麻衣、戴上沾滿“顏料”的指套,站在舞臺側幕的瞬間,我終于理解何為“與古人對話”。為了詮釋壁畫匠人的故事,我反復臨摹永樂宮壁畫的線條,在指尖磨出薄繭時,突然懂得當年畫師俯身作畫的艱辛。演出時,當我顫抖著“蘸取顏料”,在虛擬的墻壁上勾勒神仙衣紋,仿佛真有穿越時空的力量——臺下觀眾屏息的寂靜,恰似八百年前永樂宮落成時的驚嘆。謝幕時望著滿場掌聲,忽然想起排練時指導老師說的話:“我們演的不只是戲,更是讓壁畫里的色彩永遠鮮活。”這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大概就是作為演員最珍貴的收獲。
—— “1+3“實驗班 金高旭
今天的炎黃藝術館,一場別開生面的戲劇表演拉開帷幕,我們以“永樂宮壁畫”為主題,帶領同學們穿越千年,感受傳統壁畫的魅力。我有幸在劇中扮演初中美術老師,引領學生探尋壁畫技藝的奧秘。 舞臺上,我站在聚光燈下,我內心澎湃,仿佛真的成為了傳播傳統文化的使者。帶領同學和臺下的觀眾們一起學習這份技藝,神情專注地向學生和觀眾們講解。我一邊講解,一邊模仿古人繪制壁畫的動作,細致地描述起瀝粉的技巧。面對“學生”的提問,我耐心解答,瀝粉的特性講到古人的智慧。 這場戲劇表演,不僅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壁畫技藝的博大精深,更讓我感受到傳承文化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應該弘揚中國優秀傳統藝術。希望通過這次表演,能在更多同學了解壁畫技藝,更要在心中種下熱愛傳統文化的種子。
—— “1+3“實驗班 祁文雅
今天看到孩子們在“壁畫承古 妙筆生新——北京市大成學校‘1+3’實驗班‘永樂宮壁畫’課程匯報展”中既專注臨摹傳統技法,又大膽融入創新思維的作品大為震撼的同時又倍感欣慰。他們手握畫筆與七百年前的工匠“對話”,在嚴謹復刻中讀懂歷史厚度,在創意改造里展現青春活力。這種“老底子+新點子”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孩子觸摸到傳統文化的筋骨,更點燃了守護文化根脈的熱情。感謝學校搭建這樣有深度的實踐平臺,讓文化傳承不再是書本里的鉛字,而成了流淌在少年筆尖的溫度與光芒。
——“1+3”實驗班 金高旭媽媽
一周的博物館研學,一段時間的導覽劇排練,現場270度舞臺的展演,孩子們用精彩的演出給了我們莫大的驚喜。“1+3”美術實驗班的孩子們,愿你們用對藝術的熱愛,奔赴更廣闊的山海!
——“1+3”實驗班 朱琳涵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