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經濟下行及資本市場低迷、市場交易量等影響,今年上半年券商整體業績慘淡,華泰證券業績下滑也不是個案。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作者韓喆
今年初因報考證券從業資格考試的人員過多且集中報名,導致報名系統癱瘓的一幕,顯示出作為金融行業人均工資水平最高的券商工作的受歡迎程度。但進了券商這座“城”的人,如今感受到的卻不是暖陽,而是初秋的一絲涼意。
華泰證券的客戶經理王敏(化名)最近就陷入了極度焦慮中,原因是公司出臺了新的考核制度,“公司7月份變更了考核制度,過去的很多傭金提成項目不少都被取消了,業績壓力也很大,感覺隨時都會失去這份工作”。
面對《紅周刊》記者,他為可能丟掉工作而擔心,還擔心自己的證券生涯可能就此結束。王敏的窘境其實只是券商員工離職(“裁員”)潮下的一個樣本。去年至今,券商業績走了一個過山車行情,裹挾其間的券商員工也從平均工資的金字塔頂端重重跌落。
華泰樣本
一名華泰證券員工向《紅周刊》記者提供了該公司的新考核制度。
新考核制度主要是指華泰證券于今年6月24日印發、7月開始實施的經紀業務部門新版薪酬考核制度,以及隨新制度一并下發的三個附件,包括《營銷人員基本管理制度(2016年修訂)》、《客戶經理績效管理辦法(2016年修訂)》、《證券經紀人績效管理辦法(2016年修訂)》。
以上這些文件對客戶經理和經紀人的考核做出了重大變動。記者發現,新考核制度對客戶經理、經紀人的業績要求標準大幅提高。比如在新的客戶經理考核管理體系中,一類地區初級客戶經理累計托管資產須達到300萬至8000萬,累計有效客戶20戶,而最高級的首席客戶經理托管資產須累計托管資產須達到6億元,累計有效客戶60戶。
這是什么概念呢?王敏告訴記者:“原來累計托管資產8000萬就可以成為首席客戶經理,現在同樣的標準卻只能是初級客戶經理。我們有一個高級客戶經理,如果按照老的制度,7月份的工資可以拿13000元,但按照新的考核制度,他只拿了2000多元,薪水少了80%,而且如果連續兩個月完不成任務的30%,就要進入督導名單,再有一個月完不成任務,就只能走人了。”
因此,華泰證券的新考核制度實施后激起內部客戶經理、經紀人等經紀業務線員工的強烈質疑。有一位在華泰做了11年的首席客戶經理(最高級別)抱怨工資降幅太大,并向記者提供了他的工資單:7月份,他到手工資為2萬余元;8月份,他只有5000余元,只有7月的1/4。
實際上,華泰證券在調整經紀人考核制度時,將底薪做了提高處理,但傭金提成下降和業績門檻提高,導致傭金收入銳減。
王敏介紹說,原來團隊長會根據組員業績拿到3%~7%的提成,最差也有1%的提成,現在團隊長和區域經理的管理提成都被取消。另外,在客戶經理的考核制度中,有一項新規明確客戶經理須每月完成“凈新增有效戶S”的任務指標,如未完成,客戶當月提成比例定為5%。比如高級客戶經理,每月首先要開4個凈新增的有效戶。“以前是開一個戶給一個戶的提成,開兩個戶拿兩個戶的錢,這樣按勞分配比較公平,現在是開4個有效戶以下,上面封頂最多只能拿5%,不管你有多少客戶托管資產,也不管你賣了多少基金。”他說,只有在完成“凈新增有效戶”之后,才能進入下一個維度的考核標準中,即按照初級、中級、高級、資深、首席客戶經理來執行基本提成比例,分別為18%、22%、26%、30%、35%。
因條款苛刻,王敏甚至認為這是公司有意趕走經紀人隊伍。“從2012年到2016年,公司的政策一直在變動,營銷人員的壓力也不斷加大,根據新的考核辦法,定出來的任務我們基本是完不成的。”他說,華泰證券4000多名客戶經理都面臨著是去是留的抉擇。這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華泰干了8到10年的老員工,年齡從30多歲到40多歲不等,手中累積的托管資產大多都在1億元到5億元。
記者就此致電華泰證券,對方發函給本刊稱,此次考核的調整是根據公司財富管理轉型戰略等要求做出的修訂。
對于華泰的轉型,一位不愿具名的華泰證券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正在把開戶工作向網上轉移,提倡網上開戶、手機開戶,比如未來30萬以下資產的客戶由公司的手機軟件APP“漲樂財富通”和機器人來進行服務,30萬-500萬的客戶由營業部的投資顧問來服務,500萬以上的客戶則交回總公司的財富管理部門來服務。
華泰證券經紀人考核指標的高標準,真的僅僅是出于轉型?
“秋風中”的華泰以及券商業
對于華泰證券提高考核標準的做法,早有評論認為,華泰證券意圖讓經紀業務線上的營銷人員無法完成業績,從而達到“變相裁員”的目的。此外,華泰證券廣州和深圳部分營銷人員由于不滿新考核制度的消息,也在網上快速傳播,這讓華泰證券陷入了嚴重的輿論漩渦。
華泰證券在發給本刊的函件中表示,營銷考核機制主要體現了獎勤懲懶的正向績效導向。該制度是在對同業營銷隊伍建設的調研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發布執行的。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經濟下行及資本市場低迷、市場交易量等影響,今年上半年券商整體業績慘淡,華泰證券業績下滑也不是個案。
一位券商研究員也表示,今年整個二級市場交易量縮減了50%,傭金跟去年無法相比,經紀業務對券商業務貢獻率占到一半左右,因此券商盈利明顯受到負面影響。根據今年券商半年報數據顯示,24家上市券商中有20家凈利潤被“腰斬”。其中華泰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73億元,凈利潤29億元,同比分別下滑50%、55%。此外,國泰君安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也同比下滑了53%和55%,而中小券商的日子更不好過,山西證券、華龍證券、東方證券等券商業績下滑更是超過了70%、80%。
宋清輝表示,業績的大幅下滑,自然需要壓縮成本,節支“過冬”,例如降低員工薪酬水平或變相裁員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隱性”裁員的手段在券商中具有普遍性,因為直接裁員會讓券商形象受損,以及會受到勞動法的牽制,最終導致裁員成本過高。
作為華泰證券高級客戶經理的王敏直言,這就是裁員。他對記者表示,自己在公司已經干了近10年,經歷了兩個牛市,累計托管資產已經達到了數億元,名下客戶一個月創造的凈傭金就達10萬元左右。如果自己因為業績壓力離開,以后再創造的價值也跟自己沒關系了。
和王敏有一樣想法的華泰員工不在少數,據王敏介紹,華泰多地分公司員工代表分別給總公司“上書”,表達了反對新考核制度實施的意見。不過,華泰總公司答復用兩種方式解決,第一是員工如離職可獲得一倍工資賠償,第二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客戶經理可轉為簽訂代理合同的經紀人,固定為20%的提成,且合同一年一簽,社保和公積金等保障也都沒有了。
王敏說:“作為客戶經理,我們對一倍賠償不認同,作為較特殊的金融行業,客戶經理離職后所留下的客戶資源會繼續交易為公司創造價值,勞動仲裁的底線就是一倍賠償,而客戶一兩個月的交易凈傭金就夠了。且原來客戶經理最高可以有40%的提成,這樣一來,我就算做出天大的業績來也只能拿20%的提成。”
對于王敏等客戶經理的訴求,華泰證券沒有對記者做出明確答復,僅表示,公司與營銷人員溝通機制暢通,重視一線反饋的業務訴求,考核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實現公司、客戶及個人發展的多贏。
顯然,華泰客戶經理和公司之間目前還是各持己見。
進化中的經營模式
華泰正處于“裁員”風波當中,對此,其他券商或觀察或在等待。
一位券商機構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因為二級市場比去年差很多,券商收入下降明顯,那么經紀人的提成收入自然會順勢降低,“現在券商傳出來的降薪(消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降薪”。
該人士表示,他們公司的工資水平沒有降低。但他沒有談及傭金和津貼等其他收入。具體到華泰證券,他表示,“華泰畢竟是大券商,成本支出也高”。言外之意是人員隊伍龐大的華泰證券比其他券商更容易受到弱市的影響,縮減成本的沖動也最大。
據記者了解,今年以來,包括華泰證券在內,眾多券商都積極設立C類營業部。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在2012年12月發布的《證券公司證券營業部信息技術指引》,將券商營業部劃分為A、B、C三類。其中,A類營業部為一般傳統營業部,提供現場交易服務;B類營業部提供部分現場交易服務;C類營業部既不提供現場交易服務也不需要配備相應的機房設備,同時辦公場地小、人員少,不提供電腦等硬件系統服務。對比A、B類來說,C類營業部成本支出很少。
因此,券商對C類營業部的青睞,意味著之前設立的“重資產”營業部需要在人員等方面做出整并,一些資深客戶經理的利益難免會遭受損失。
與營業部不同,券商的研究部門受當前弱勢市場的影響有限。據記者了解,海通、銀河和長城證券等券商研究部門都沒有出現降薪情況。以上人士介紹說,“研究員要是降薪,呼啦啦走得可快了。即使不降薪,如果獎金發放得少了,券商明星研究員就會跳槽”。這位人士在他所在的公司工作了8年,研究員已經換了三撥。
券商“過冬”“裁員”易引發勞資問題
華泰證券的“裁員”風波還在發酵,這和今年5月方正證券在內部宣布裁員相比,在形式上不那么激烈,但所受到的質疑依然強烈。
在券商勒緊褲腰帶準備“過冬”之時,“裁員”或者變相裁員或許不是一個最佳降本提效的方式。
宋清輝向記者表示,在券商經營業績集體大滑坡的背景下,不應該把裁員放在增效的“首位”,裁員只會引發勞資問題,且可能會在券商中迅速擴散,如果處理不慎,極易引發被裁員工的不滿,使事態雪上加霜。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證券市場不景氣,券商相對比較困難是一個現實,但之所以這種事情發生在華泰證券,肯定也有其公司內部管理的原因。嚴格說來,這是一種勞資關系問題,員工在跟公司的溝通中,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引導機制,就很容易采取一些過激的做法。
對于如何化解機構和自己員工之間已經形成的矛盾,宋清輝認為,勞資雙方應該坐下來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通過有償解除勞動合同的方式解決。“對于企業來說,維護員工利益,就等于擦亮自身的品牌。華泰證券的未來發展是與員工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員工才是最重要的寶貴財富。”
劉紀鵬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在去產能、去庫存背景下,很多社會問題暴露了出來,從華泰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經濟不穩帶來的危害已經出現,并且直接傷害到就業問題,傷害到經營者和勞動者的收入,此類現象應該引起高層的高度關注。今后此類公司和員工之間的勞資糾紛或許會越來越多,應該引起有關部門以及工會組織的高度重視。從法律角度講,建議通過勞動部門以及各類社會保障渠道來反映基層員工訴求,而今后勞動仲裁部門發揮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