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青海省果洛州瑪沁縣黃河第一曲岸邊的拉加鄉,吉美堅贊學校吸引了遠近藏區的“擇校者”:許多家長提前三年為孩子報名;許多牧民帶著孩子趕著牦牛翻山越嶺到學校附近蓋房居住;有的學生來自青海省省會城市西寧,甚至更遠的甘肅和四川…… 這是一所特殊的學校,一個班里的學生有時年齡會相差十幾歲甚至20多歲,就讀過的年齡最大的學生有42歲。不過,吉美堅贊學校最特殊之處在于其教學方式——源自于藏傳佛教的辯論式教學。獨特的教學方式令學生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引得當地多所學校效仿。在“新課堂 新教育”高峰論壇上,吉美堅贊學校校長帶來了他的辦學思想— 融合傳統與現代 創辦于1994年的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是青海省最早的民辦學校。創辦者吉美堅贊是一位僧人,他讀過十幾年書,后到寺廟和佛學院系統學習,還從事過教育工作。“幫助別人有很多方式,我認為教育扶貧是最好的扶貧。”吉美堅贊辦學之初就確定一項規則:不收取任何學雜費和住宿費,凡是孤兒、殘疾兒童、特困兒童還可以得到適當補助。 有著豐富教育背景的吉美堅贊有一種教育理想:“藏族寺廟僧侶缺乏學習現代文化和科技知識的機會,而現代學校沒有系統性的傳統文化知識教育,我想找出一條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路子,讓學生既能學到藏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能學到有用的現代知識。” 基于這樣一種教育理念,吉美堅贊學校實行藏語、漢語、英語三語教學,學生們既學習藏族教育傳統中的因明學、聲明學、歷算學、醫學、工巧明學,也要學習數理化和計算機,此外還上體育課、勞動課、美術課和音樂課等。 吉美堅贊學校招生堅持“有教無類、先來后到”的原則,對學生無學習門檻限制,無年齡限制,入學順序實行輪候制。為了讓沒進過校門的藏族孩子能夠適應三語教學,老師們在教材選取上花費了許多心思。漢語學習要求6年內完成國家九年制義務教育選編教材的全部內容,藏語文除傳統經典還有自編教材,英語則選用了青海民族學院專門面向藏區的課本。 有感于當今社會不少人重知識、輕品德,吉美堅贊學校從傳統文化中發掘德育內容,對學生教授《三字經》《弟子規》以及其他藏文經典。“我們發錄取通知書時會告訴學生和家長,上我們的學校不一定能考上大學或當上大官,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尊敬父母和師長的人,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是我們推行漢藏文化融合、傳統現代融合的最終目的。” 每天兩節辯論課 盡管不追求考試成績,但吉美堅贊福利學校卻在2001年的高考中“一戰成名”。當時第一批學生六年學習期滿即將畢業,吉美堅贊找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請求允許學生參加高考。盡管覺得這不靠譜,但主管部門禁不住吉美堅贊的執著請求決定讓學生們試試。結果出人意料:首屆22名畢業生中,5名參加考試的學生全部考上大學。 能在6年時間內取得如此好的學習效果,學校實行的辯論式教學功不可沒。據吉美堅贊介紹,學校沒有很多作業,每天上午的最后一節課和下午的最后一節課都是辯論課。幾百名學生在操場上辯論,可以是一對一或一對多、二對多、三對多等不同形式,你來我往,擊掌聲、論述聲在操場上此起彼伏。在教學中,也常常是老師跟學生辯,學生跟學生辯。 辯論式教學的靈感來源于藏傳佛教中僧侶辯經的形式。學生辯論的基礎是藏傳因明學,不僅是嚴密的宗教哲學,也是一套邏輯論證的研究方法。“藏傳因明學的教學方法與眾不同,不是單憑教師的講解和閱讀,而是通過各種問題,以辯論形式啟發思維,滲透原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辯論就是一種學習。”吉美堅贊說學校各門課程都要采用辯論的方式鞏固學習成效,甚至包括數學和計算機。 西部陽光基金會秘書長梁曉燕曾到吉美堅贊學校住了幾天,每天都到操場上看學生們辯論。“每天每個學生都在辯論,他們基于自己掌握的知識提出問題,選擇材料組織論證,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思維訓練。”梁曉燕認為,課堂學習很多時候是個接受的過程,而辯論是一個回吐的過程,學生在這個反復中清晰了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強化了思考,加深了記憶。 令梁曉燕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對初次見面的她,學生們熱情、開朗、自信,表達流利而自然。“這些是人的基本素質,是每天訓練培養出來的。” 每周全校知識競賽 除辯論式教學外,吉美堅贊學校還有一種特殊的訓練:知識競賽。“我們推崇學生的自覺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每周四下午四點都要舉辦全校的知識競賽。”吉美堅贊說知識競賽的內容很多,有傳統的歷史、常識、法律、科普問答,還有講笑話、寫字與繪畫、腦筋急轉彎以及英語對話、小品表演等。“知識競賽不是選幾個人參加,而是每星期輪到一個學生。活動由學生自己組織,隨機選取學生參與,融個人學識才藝展示與集體對抗為一體。” 這樣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和個性發展,通過6年學習,學生們能夠熟練地用藏文寫作論文,內容涉及語言、文化、歷史等多個主題。學校將學生們的畢業論文做成光盤在藏區出售,很受歡迎。 學生年齡跨度大是吉美堅贊學校的一個特殊之處,也成為一種教育資源。“大人對小孩非常關注,很熱情地幫助小孩改進,小孩也非常尊重大人。小孩的理解能力比大人差,大人也會給小孩解釋。”吉美堅贊自豪地說,“我們學校的硬件條件很差,但我們的學校氛圍很好,學習方法比較先進。” 在吉美堅贊福利學校成功的基礎上,拉加女子草原學校和吉美堅贊民族職業學校相繼于2005年和2006年成立。“女童的教育是母親的教育,母親的教育是人類根本的教育。”吉美堅贊認為要提高民族文化素質首先要對女童進行教育。他在女校采取的教學方式與男校基本相同。 眼見吉美堅贊的教學成效顯著,果洛州數所學校已在推廣辯論式教學。由于辯論式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普通師范畢業的老師不會開展辯論教學,所以吉美堅贊的畢業生成為藏區不少學校爭搶的對象。讓吉美堅贊最得意的是,有4名畢業生開始開辦自己的學校,將這里的教學方式傳承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