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容是更高的尊重
——崔學超
生活中,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因為寬容是烘焙感情的暖爐,是解讀人生的鑰匙,是架起友誼的橋梁。眾所周知:藺相如寬容了廉頗,成為“刎頸之交”,留下了“廉藺交歡”的美名;諸葛亮寬容了孟獲,七擒七縱,換來了南夷的長期歸順;唐太宗寬容并重用了魏征,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唐朝盛世。寬容具有如此之大的力量,那么,作為老師的我們該如何運用這一力量來施展我們的教育藝術呢?
1、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對于教師來說,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有了愛學生的心,教師才能真正為學生的發展著想,才會懂得在什么時候對學生進行寬容,怎樣寬容學生,從而達到寬容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心去擁抱每一個孩子,用寬容去撥動每一根琴弦,讓他們彈奏出動人的樂曲。
2、學會欣賞學生的差異
在大多數班級中都會遇見各式各樣的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和需要。不管他們學習成績好,還是學習成績差;不管他們動手能力強,還是動手能力差;不管他們家庭條件優越,還是家庭條件差……,在我們眼里都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既要一視同仁的對待,又要分層次的管理。充分肯定每一名學生的勞動,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遇到學習速度慢,動手能力差的同學不批評,不說過激的話,相反要鼓勵他,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
3、“無聲”也便是一種“寬容”
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要懂得有時候“無聲”也便是一種“寬容”,“無聲”也便是一種教育。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不要對學生當眾指責,更不要實行體罰,要講究批評學生的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目光暗示、提問、轉移話題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其努力改正,避免以后再犯。采用這樣無聲的批評有時會更有效。必要時還要給學生“臺階”下,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師要進行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在教育教學中,當學生犯錯時,教師要設身處地地替學生著想,體會他們的感受,多給他們一些改過的機會。因為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是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的。所以,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我們應進行換位思考,以一顆寬容的心去了解,關心他們。
5、要把握好寬容的尺度
“寬容”不是姑息、遷就、放縱,也絕非是不講原則。教師在對學生寬容時,一定要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時刻把握好寬容的尺度。這也就意味著,教師應該在嚴格要求的前提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給予理解、尊重,讓他們有時間、有過程地認識錯誤,給他們留有改正錯誤的余地。
在教育過程中,寬容就像一縷陽光,能照亮學生的心;寬容就像一絲春雨,能滋潤學生的心田;寬容就像一粒愛的種子,能在學生的心中發芽、生長。雨果曾經這樣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所以,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更應該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