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書,是對“生命的美容”。然而,面對電子產品的沖擊,快餐式淺閱讀的盛行,90后大學生該如何選擇?恰逢書香四月,讓我們把鏡頭聚焦到西南石油大學,看看這里的春日讀書好時光。
樂讀:愛讀書也會“傳染”
大一剛入校,該校經管學院學生鄧丹就開始了她的讀書會之旅。“剛進校很迷茫,是那些書和因書結緣的朋友,讓我順利度過了‘斷奶期’。”鄧丹說,自己并未加入什么協會組織,大家在一起讀書交流,純粹是被“傳染”了。
在學校,這種民間組織的讀書會還“潛伏”了不少。該校石工學院學生羅宗強,就是讀書會活動的發起人之一。“我們每兩個月變換一次閱讀類型,活動由大家輪流主持,然后分享心得。”羅宗強說。
“讀書會是開放的,大家來去自由,但要獲得大家認可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學術修養。”同樣是讀書會活動發起人的何釗表示,這種小圈子、小團體的做派會吸引一些感興趣的老師加入。
該校土建學院學生鄭佳俊每月會參加由圖書館讀者自治委員會與愛讀俱樂部聯合舉辦的活動,如“走進社區圖書館”、“我和書本有個約會”、“你不可不知的經典”等。鄭佳俊說,理工科學生也要多讀書,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豐富的人。
“活躍的社團文化更能激發大家的讀書興趣。比起老師的‘說教’,朋輩監督與輔導更能捕獲學子的心。”該校圖書館直屬黨支部書記楊春麗說,我們既要培養大家的閱讀興趣,又要傳遞讀書正能量。
善讀:做好閱讀的“加減法”
前不久的周日清晨,該校文法學院學生許猶一起床,便習慣地點開學校圖書館的網頁,查看里面的“文章和圖書推薦”欄目。剛剛讀完《國富論》的他,決定讀一讀《道德情操論》。
讀書要怎么讀?面對大學生讀書的困惑,學校指導大學生做好閱讀“加減法”這道題。
該校經管學院學生王銀笛回憶起首次踏進圖書館的經歷。“這是一項很特別的指導服務,志愿者帶領我們新生走進圖書館,去實地體驗如何查詢、借閱圖書。”王銀笛說,從那時起,圖書館就成了我們在大學最先熟知的地方。
“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新生對圖書館形成一個感性認識。”該校圖書館館長王良超介紹道:“我們還構筑起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全方位體系,如建立‘留言板’、‘短信服務系統’、新浪微博、微信、QQ咨詢群等服務平臺。”
該校外語學院學生邱蘋是同學們眼中的“讀書超人”。“根據學校推介的信息資源,我會有選擇地進行‘深閱讀’和‘淺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如今,這種大大小小的筆記本已近十本。”邱蘋說,有計劃地讀書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
品讀:書卷氣是最好的氣質
該校經管學院學生何雷是“書香漂流”活動的踐行者。前不久,何雷在圖書館“你挑書,我買單”免費贈書活動中,挑選了一本《時間簡史》,細細品讀后,他決定貼個告示,將它和自己的另外幾本書一起“漂流”出去。何雷說:“我漂流了一些書出去,也收到了不少漂流來的書,這讓讀書變得很有意思。”
“作為當代大學生,不能為讀書而讀書。要在蕪雜的世界保持一份沉靜,就要摒棄功利與盲目。”該校外語學院學生劉丹說。她由于在圖書館的借閱量排名前十,而被評為年度“讀書王”。
一次年度“讀書王”的評選、一場信息檢索大賽、一次主題視頻展播、一場圖書漂流與贈送會……學校每年的“讀書月系列活動”,就是一道“文化大餐”,全校逾80%的學生都參與其中。
今年的讀書月活動,除了面向學生,學校還針對教職工開展“五個一”讀書活動,即“推薦一本好書”、“精讀一本好書”、“寫一份讀書心得”、“開展一次讀書交流活動”、“舉辦一次讀書報告”。該校黨委副書記張文衛表示,“學生要讀書,教師更要讀書。教師讀書不僅是充實自己,更是一種示范和引領,是教師的一種生活態度和生存狀態。”
“書卷氣是一個人最好的氣質,書香氣是一個校園最好的氛圍。”該校宣傳部部長王義全談道,通過在樂讀、善讀與品讀的三境界中的培養與熏陶,從而提升理工院校學生的閱讀素養與思辨能力。
《中國教育報》2014年4月21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