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fā)揮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的育人功能,積極引導全體師生賡續(xù)傳承偉大抗戰(zhàn)精神、偉大民族精神,自覺肩負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重任。2025年10月,五一小學懷柔分校組織部分教師及百余名少先隊員,走進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參觀與互動學習,觸摸歷史溫度;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
“這些銹跡斑斑的步槍,曾是八路軍戰(zhàn)士與敵人拼刺刀的武器;這封泛黃的家書,寫滿了母親對前線兒子的牽掛……”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孩子們駐足于一件件珍貴文物前,眼神中滿是震撼與敬仰。
狼牙山五壯士雕塑下,講解員向孩子們講述了在1941年五位八路軍戰(zhàn)士為掩護轉移,將日軍引向絕路的故事。面對懸崖,他們砸槍跳崖,三人犧牲,兩人幸存。展柜中彈殼、布鞋等文物,讓孩子們感受到“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言。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油畫前,一件“捅彎的槍管”吸引目光。1943年,82名新四軍戰(zhàn)士激戰(zhàn)12小時后全連犧牲。百姓立碑紀念,并補入82名青年延續(xù)連隊精神。家書、軍裝等文物,無聲訴說血肉筑長城的悲壯。
南京大屠殺展區(qū),講解員的聲音變得沉重。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在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遇害。展廳中,幸存者的照片、燒焦的瓦礫、國際友人的證詞,無一不在控訴著戰(zhàn)爭的殘酷。
七三一展區(qū),揭露日軍1932-1945年細菌戰(zhàn)罪行,3000余人被活體實驗。培養(yǎng)皿、刑具、遺骨等證據(jù)讓孩子們憤怒不已。
“同學們,請看——白求恩大夫正在簡陋的手術臺前為傷員做手術。”講解員指向展墻上泛黃的歷史影像。1938年,加拿大醫(yī)生白求恩帶著醫(yī)療隊輾轉來到中國晉察冀邊區(qū),在戰(zhàn)火中建立流動血庫、培訓醫(yī)護人才。展柜中陳列著他用過的手術器械、寫滿中文的筆記,以及一封寫給友人的信:“我在中國很快樂,這里的戰(zhàn)士需要我。”這些珍貴的歷史影像及文物,無不詮釋著“正義無國界”的深刻意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密蘇里號’軍艦上,日本簽署投降書。”講解員帶領孩子們來到“勝利受降”展區(qū)。展廳中,芷江受降紀念坊的模型、日本投降書復印件、中國軍民歡慶勝利的照片,讓孩子們倍感興奮。
這場特殊的“思政歷史課”,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抗戰(zhàn)歷史,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家國情懷的種子。當鮮艷的紅領巾在胸前飄揚,他們已明白:作為新時代的少年,要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