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生命賦能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康寧墨韻——書法養生·健康生活藝術沙龍(第一期)”在充滿文化韻味的北京三國鼎盛茶樓成功舉辦。書法愛好者、醫學專家及文化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書法藝術中的養生智慧。
本次活動旨在響應現代人對健康養生的迫切需求,深度挖掘并融合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中的養生智慧。活動通過書法藝術與中醫養生的深度融合,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場身心共養的文化盛宴,標志著傳統文化賦能現代健康生活的創新實踐邁出重要一步。
以書法為橋:傳統文化與健康生活的創新融合
活動開場,主持人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生命賦能工作委員會劉志遠先生以 “快節奏生活下的身心調和” 為切入點,介紹了書法與中醫養生的深層關聯。他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沙龍旨在響應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通過書法藝術滿足老年人 “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的需求,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
活動伊始,生命賦能委名譽顧問張立勇先生率先分享了創立“康寧墨韻”沙龍的構想,他以“書法與養生的千年羈絆”為題,從歷史與科學雙維度展開闡述。他引經據典,從唐代皎然“欲玩草書開我襟”的詩句,到宋代陸游“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的感慨,結合蘇軾《黃州寒食帖》的創作心境,揭示了古人早已洞察的書法養生之道,強調了書法“動則養身、靜則養心”的雙重價值。
現代醫學視角下,執筆時的“頭正肩松、身直足安”可帶動全身氣血運行,而專注書寫時的“絕慮凝神”則能調節七情、避免臟氣失調,堪稱非藥物的身心調理法門。
張立勇強調,沙龍以“養生”為核心紐帶,旨在打破書法小眾圈層,通過“傳統+現代”的輕量化模式,讓參與者在洗筆調墨中疏通氣血、凝神練字時安頓心神,最終實現“翰墨潤心、康寧相伴”的生活理想。
多維度解析:書法養生的古今智慧
在主題講座環節,北京大學醫學部研究員、資深醫師兼書法家劉毅發表《書法與養生》主題演講,介紹了書法養生的歷史淵源、書法養生的基本原理、獨特優勢,還介紹了具體的實踐方法與技巧、常見問題的解決方式,從醫學角度剖析書法與養生的關聯。
他指出,書寫時手指的精細運動可刺激手部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而專注的創作狀態能降低皮質醇水平,緩解焦慮與抑郁。結合臨床案例,他建議亞健康人群將書法作為日常情緒管理工具。
中國秦文研究會溯古通今書法工程專業委員會會長、國家開放大學書法學院原院長蔡民基先生則聚焦老年群體,分享了“助老圓夢書法工程”的實踐與體會。他對本次沙龍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并指出,將書法養生融入老年人生活,是貫徹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具體行動。蔡民基會長介紹,通過“高效奠基、高效拓展、高效提升”的新型教育模式,許多老年同志完全有可能實現從“書法愛好者”到“書法家”乃至“書法名師”的轉變。
蔡民基會長強調,這不僅能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獲得精神寄托與成就感,極大促進身心健康,更是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賡續中華文脈做出了貢獻。他還透露,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生命賦能專業委員會已與他們就推廣此工程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攜手助力更多長者圓夢。
互動體驗:在筆墨茶香中實踐身心調和
在互動分享與作品展示階段,參與者們踴躍發言,講述書法對生活的改變,分享在書法實踐中感受到的心情沉淀與身體放松。一位書法愛好者評價:“這場沙龍以文化為媒、以健康為核,為老齡化社會提供了有溫度的解決方案。”
各位嘉賓老師們現場揮毫,為沙龍贈送墨寶,生命賦能委劉亞涵副秘書長為沙龍活動提供了手工制作的“漆扇”,每一幅都有自己的韻味,書法老師們為到場嘉賓和工作人員“扇面點睛”,將活動的文化氛圍推向高潮。活動最后在全體人員的大合影中圓滿落幕。
展望未來:傳統文化賦能健康中國
活動尾聲,主辦方宣布“康寧墨韻”系列沙龍將在全國持續開展,并計劃拓展至社區、養老機構等場景。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生命賦能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佳表示:“我們將聯合更多專業機構,推廣書法養生模式,讓傳統文化成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的生動實踐,同時將蔡民基會長提出的助老圓夢與生命賦能有效的結合起來,為更多老年人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正如張立勇先生所言:“書法不僅是紙上的藝術,更是生活的修行。當墨香浸潤心靈,康寧自會相伴左右。” 此次沙龍的成功舉辦,為傳統文化與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生動范例,也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開辟了新路徑。
這不僅是一場藝術與健康的對話,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彰顯。在筆墨紙硯的流轉間,參與者找到了安頓身心的路徑,也為“健康中國”戰略注入了傳統文化的智慧力量。(文/賈富,攝影/隨緣、賈富)
附:張立勇先生為活動所作詩篇《墨潤神清》
松煙入水澄,古篆逐風盈。
筆轉丹田勁,墨隨真氣生。
靜觀留白處,動礪骨中精。
毫端鶴追月,硯里鵠銜星。
意放春云卷,神隨秋露凝。
楮雪藏玄宙,鈐印落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