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古納河右岸》中,那位守護火種的老人說:“我守著這團火,無論遇到狂風、大雪、暴雨,我都護衛(wèi)著它,從未熄滅過。這團火,就是我跳動的心。”我每每讀至此處,總要掩卷沉思。
這團火,何嘗不是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那簇不滅的火焰?在生活的漫長寒夜里,它既是照明前路的燈,亦是溫暖自身的爐。所謂堅韌,不過是在風雨如晦的時刻,依然用雙手護住這團微弱的火苗,任它在外界的狂暴中搖曳卻不致泯滅。
我曾認識一位老鞋匠,在城東小巷深處經(jīng)營一家不足五平米的鋪面。每天清晨,他準時推開那扇吱呀作響的木門,將各式修鞋工具一一擺放整齊。那雙手布滿老繭與傷痕,指甲縫里嵌著洗不凈的黑色印記。近來,整條街的店鋪多關(guān)門轉(zhuǎn)行,唯有他的鞋鋪依然亮著昏黃的燈。
我問他為何堅守,他擦拭著手中的鞋楦,淡淡地說:“修了四十年的鞋,見過太多人的路。有人穿著破鞋走遠了,有人換了新鞋卻迷了路。我這團火雖小,總能幫人走穩(wěn)幾步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他守護的不只是謀生的手藝,更是那份被需要、被信賴的溫暖。暴風雪可以封住街道,卻封不住他心中那團火。
人生途中,誰都難免遭遇猝不及防的暴雨傾盆。朋友林君曾是知名企業(yè)的中層管理者,去年夏天卻突然失去工作。四十三歲的年紀,背著房貸車貸,還有一個即將高考的女兒。最初幾個月,他整日在家中徘徊,像是被抽去骨架的人偶。直到某個秋雨瀟瀟的夜晚,他翻出大學畢業(yè)時寫的日記本,泛黃紙頁上潦草地寫著:“愿此生不改初心”。翌日清晨,他騎著電動車開始走訪城郊的食品工廠,三個月后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零食品牌。
去年冬天,我嘗到他做的山楂糕,驚訝于其中獨特的陳皮香氣。他笑著說:“失敗了九次,第十次才找到記憶里外婆做的味道。”如今他的產(chǎn)品已進入二十多家超市,而最讓他自豪的不是營業(yè)額,而是許多老人說“吃到了小時候的味道”。林君守護的,是逆境中不曾冷卻的熱情,是跌倒后重新點燃的創(chuàng)業(yè)火種。
最動人的火光,往往綻放在最平凡的角落。我家樓下住著一對中年夫妻,妻子五年前患上阿爾茨海默癥,丈夫老陳提前退休全心照料。每天黃昏,總能看到他攙著妻子在小區(qū)散步,一遍遍地告訴她:“這是咱們種的海棠,這是你最喜歡的長椅。”有時妻子會突然問:“你是誰?”他耐心回答:“我是老陳,你的丈夫。”然后像第一次見面那樣,輕輕握住她的手。
某個雨夜,我下樓取快遞,看見老陳正坐在窗前給妻子讀詩,臺燈將他們的影子投在窗簾上,融成一個完整的輪廓。他后來對我說:“她忘了我是誰,但沒忘記快樂的感覺。只要她還會笑,我的心就是暖的。”這種日復一日的守護,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jié),卻蘊含著對抗遺忘的磅礴力量。他守護的不僅是病中的妻子,更是愛情最初的模樣——那團曾在婚禮上熊熊燃燒的火。
在這個追求即時滿足的時代,堅韌往往被誤解為固執(zhí),守護常被錯認為保守。實則不然。那些在狂風大雪中護衛(wèi)心火的人,恰恰是最懂得變通的智者。老鞋匠在傳統(tǒng)手藝中融入現(xiàn)代設(shè)計,林君在創(chuàng)業(yè)失敗中調(diào)整配方,老陳在照護妻子時創(chuàng)造新的溝通方式——真正的堅守從來不是僵化的固守,而是讓火種以不同形式持續(xù)燃燒的藝術(shù)。
人生如四季更迭,總有陽光明媚的春日,也有寒風刺骨的冬夜。當我們穿越生命的暴風雪時,那團名為“初心”的火焰便是最可靠的向?qū)АK赡芪⑷跞缍梗赡軗u曳不定,但只要還能散發(fā)一絲暖意,就足以支撐我們走到下一個黎明。
此刻窗外正飄著秋雨,我筆下這些故事的主人公,或許正在某個角落添柴撥火。他們教會我: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從未遭遇風雨,而在于雨中護火的姿態(tài);生活的智慧不在于避開所有黑暗,而在于在黑暗中成為自己的光。
每當寒潮來襲,我總會想起額爾古納河畔的那團火。它穿越書本的扉頁,在每個守護者的心中重生。萬千心火相繼點燃,連成一片星海,照亮人類共同穿越的漫漫長夜——這是文明得以延續(xù)的終極秘密,也是平凡人生最為壯麗的史詩。
來源:網(wǎng)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