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您好!
當前已進入夏季,氣溫高、濕度大、蚊蟲密度高等成為主要的氣候特點,各種消化道傳染病和蟲媒傳染病也進入高發季節。為了確保學生健康成長,現將幾種常見的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與家長分享,希望家長與學校共同做好預防措施,科學預防,一起守護孩子健康!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或飲食不當、藥物刺激等因素引起的急性炎癥。
主要癥狀
最常見癥狀是嘔吐、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瀉更常見,孩子則以嘔吐癥狀居多。
傳播途徑
可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
預防措施
1.飯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應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30秒,含酒精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無效,不能代替洗手。
2.不飲用生水,蔬菜瓜果徹底洗凈,烹飪食物要煮熟,特別是牡蠣和其他貝類海鮮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 注意環境衛生:定期開窗通風,使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進行日常和重點區域(衛生間、馬桶等)消毒。
4. 及時就診:胃腸道相關癥狀嚴重人員,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流行感冒
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極易造成傳播流行。
主要癥狀
表現為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癥狀。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
預防措施
1.勤洗手,盡量少用手摸眼睛、鼻子。
2.減少在空調房間里的時間,控制空調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4℃最為適宜。
3.夏日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
4.同時保持良好心態,增強自身抵抗力。
皰疹性咽峽炎
由腸道病毒引起,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征。該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其潛伏期一般為3至5天。
主要癥狀
其癥狀主要表現為口腔咽峽部出現皰疹,其他癥狀包括發熱、咽痛、咳嗽以及可伴隨消化道癥狀如厭食、惡心、嘔吐和腹瀉等。
預防措施
1.勤洗手,尤其在飯前便后,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動水洗手。
2.多通風,定期打開門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溫度與濕度適宜。
3.不扎堆,疾病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場所。
4.加強消毒,患者的碗筷、衣物等應徹底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并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器官,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在托幼機構、學校等易造成暴發流行。
主要癥狀
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數小時后,一側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1~4天后,另一側腮腺也腫痛,表面發熱,手壓時有彈性感和壓痛,3~5天到達高峰,7~10天逐漸消退。
傳播途徑
通過飛沬傳染,少數通過用具傳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引起腮腺或頜下腺腫脹。
預防措施
1. 接種疫苗:臨床上通常有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苗等多種疫苗,減少流行性腮腺炎患病概率。
2. 避免密切接觸,盡量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密閉空間。
3. 出門要盡量佩戴口罩。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如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手足口病重癥病例以EV71型病毒感染為主。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
主要癥狀
其發病初期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出現發燒,手掌、腳掌、臀部會出現無痛的皮疹或水皰,口腔內會有疼痛的潰瘍,導致吞咽困難,食欲減退。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密切接觸等方式傳播,碰到患者用過的毛巾、玩具、水杯、餐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就有可能感染。
預防措施
1.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孩子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室內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病高發期,不宜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孩子。
5.孩子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療的孩子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以減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時對孩子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孩子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主要癥狀
表現為發熱,很快成批出現皮疹,皮疹開始為粉紅色針頭大的斑疹,數小時內變為丘疹,再經數小時變成突起且飽滿充滿液體的小水泡皰疹,皰疹呈橢圓形,2-5mm大小,基部有一圈紅暈,當皰疹開始干結時紅暈消退結痂。
皮疹的特征性表現是皮疹分批、連續出現,向心性分布,每批歷時1-6天,故在同一部位可出現斑疹、丘疹、皰疹和結痂同時存在的“四世同堂”現象。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或接觸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被褥及毛巾等傳播。
預防措施
預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一般接種后2周左右才能起到保護作用。盡量不要和患者近距離面對面的交流,以免被對方飛沫中的病毒感染。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雙手清潔,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后要立即洗手。發現孩子感染后要及時隔離。
中暑
在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風速小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引起中暑。
主要癥狀
長時間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就會出現惡心、嘔吐、心悸、臉色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以及體溫升高等中暑癥狀,嚴重者會引發熱射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死亡率高達60%。熱射病的表現大多有高熱(直腸溫度≥41攝氏度)、皮膚干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
預防措施
1. 天氣炎熱時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11:00-15:00暴露于陽光太久。
2. 外出活動時,穿寬松淺色透氣衣服,戴寬邊遮陽帽、使用防曬霜,有條件時撐遮陽傘。
3. 一旦中暑后,迅速脫離高溫、高濕環境,及時進行急救處理并撥打120;待中暑恢復后,數周內應避免陽光下劇烈活動。
4. 空調使用注意事項:室內使用空調時將溫度設置在26-28℃為宜;空調室里每天通風換氣至少3-4次,每次通風持續時間應不少于30分鐘,流汗時不能立馬吹空調,出風口向上。
夏季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勤洗手。勤洗手是預防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后、就餐前或接觸污染環境后要洗手。
2.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保持環境清潔和良好通風狀態。經常打掃室內,每天保證一定時間開窗通風。
3.天氣變化多端,注意及時增減衣物。夏季衣服的增減要適當,并且及時根據天氣狀況調整。還要注意孩子運動后出汗較多容易著涼現象。
4.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盡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可能與患病人群接觸的機會。
5、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后洗手,盡量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6.出現癥狀應居家休息,及早就醫。一旦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應讓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場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員。如癥狀較重,應盡早前往醫院就診,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7.及時接種相關疫苗。常見傳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時接種疫苗是阻止傳染病發生的最佳手段。
學生的健康快樂是我們共同的愿望,讓我們家校攜手,堅決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共同為孩子營造溫馨、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