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居然有人吐槽歷史太難,這可把大家給整蒙了。因為歷史作為小科目,其難度一般都被大家忽略不計,通常不會進入到大家針對語數外這三門主要學科的難度討論范疇當中,歷史再難又能難到哪兒去呢?
但對于選科里有歷史這門科目的學生而言,如果他們恰好碰上了今年最難的情況,而其他同學連歷史都不用考,那可想而知,他們肯定會覺得自己的劣勢實在是太大了。甚至還有人編了這樣一句玩笑話,說歷史不是“勾史”。
有人覺得中學歷史能有多難呀,畢竟中學歷史本身的學習方式特別簡單。只要學生肯用心去背大事件,再把時間也背下來,那就能掌握獲取基礎分的能力了。要是再有一點分析能力,弄清楚每個事件的性質、意義和影響,得高分就非常容易。
甚至有人都覺得歷史都不用特意復習呢。結果今年的新高考一下子就給大家來了個下馬威,仿佛在告訴大家:之前那些只是歷史學習中最基礎的能力。要是真熱愛歷史并且要懂歷史,那就得有邏輯,要能把一滴水和一片大海串聯到一起。
而今年新高考似乎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去考察了。有個來自四川的同學,一出考場就崩潰地大喊:我背了這么久的周年問題,結果歷史一點兒都沒考。反倒考了大家都覺得最難的一條鞭法和海禁的問題,難道歷史真是要毀了我的大學夢嗎?”
新高考一卷有一道題,要求學生把唐朝和元朝九州的中心區域給劃出來,還得據此再寫一篇小論文,這可把高中生們給整蒙了,小論文是啥呀?這不是大學生才會接觸到的嘛。
跟昨天考的數學卷子不同,今年要是問考生們歷史卷子難不難,得到的清一色回答都是難,而且是超級難。不過,今年歷史卷子之所以這么難,或許也是給那些想要隨便轉科的學生一個挑戰。
讓他們別再覺得歷史是一門學習差的同學轉過來就能輕易學好的學科了。要是你不是真心熱愛這門學科,即便轉科過來了,你考出的分數可能還沒有原來的科目高呢。
筆者也發現,大家吐槽最厲害的就是這類開放性問題,比如突然讓學生寫一篇小論文。以前是由出題人提問,讓大家寫出某件事造成的原因、產生的影響等,學生們只要按部就班、規規矩矩地把答案寫上去就能得分。
但現在確實是讓學生從復述歷史轉變成自己為歷史給出更多的闡釋,必須要有自主設計論證框架的能力,比如給一個看似空泛的話題,要自己去尋找與之對比的點。這分明是在告訴考生,要是習慣背誦標準答案,那是拿不到分數的。
面對這種無固定結論的題目,雖說言之有物就能得分,可要是沒有大量的歷史學習資料以及論述的經驗,得分又談何容易呢?另外還得提一下的就是學生們的融合能力。在大家看來,每一個歷史模塊的知識點似乎是孤立存在的,但實際真的如此嗎?
未來很有可能要求大家具備五史融合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大歷史觀。可能出題人問的只是一個板塊的內容,但要想回答得足夠全面,就必須把其他相關知識點融合在一起,融會貫通。
而這種能力是在高中階段,老師們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一種思維方式,有些同學可能到了大學才能稍有了解,如今高考的要求使得我們必須提前具備這種能力了。
來源: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