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立項名單,衡水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成為全國402所、河北省4所試點中職院校之一,這標志著學校在中職教育和校企合作中處于領先地位。這是我市職業教育“校企融合”走在前列的一個典范,也是學校立項國家級優質中職院校建設單位之后的又一項國家級殊榮。
現代學徒制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協同育人,切實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質量,促進校企良性互動方面具有獨特意義和作用。
衡水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以“做職教名校,為社會服務”為辦學宗旨,創辦工廠式學校,花大力氣推進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不斷完善“校企融合、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專業+骨干企業”“專業+校辦企業”“專業+科研院校”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實現了教學項目與企業項目、教學環境和企業環境、學習評價和企業評價一體化,打通了職業教育產教結合的“最后一公里”,為社會培養了高素質、技能型實用人才。
實現招生與招工一體化。學校形成了“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開放辦學格局。目前,學校與名企合作,冠名了言喻動漫班、蘇寧電器班、海江壓濾機班、天海數控班、日照鋼鐵班、阿里電商班,由校企雙方按企業需求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計劃,形成了“一年級到企業識崗,夯實基礎,二年級實習提升能力,三年級頂崗零距離就業”的直通車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學生從走進衡職的那天起,就成為了企業的“準員工”,實現了招生與招工同步、技能與崗位對接,真正實現了零距離就業。學校從2013年至今,由3000人增加到6000多人,為社會培養了眾多專業人才,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落實雙導師制。學校與言喻動漫公司合作,建設高技能動畫人才培養基地。成立了現代化的“動漫大師工作室”,將公司的生產線引進校園,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專業實訓課由企業負責,文化和基礎課由學校負責。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式、生產實踐式、師傅帶徒弟的培養方法,凸顯學生和教師(企業技師)、“徒弟”和“師傅”角色的定位與轉換。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動畫片制作的參與者;車間和教室合一,讓學生從簡單到負責,參與到動畫片制作的全過程,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做;校企進行深度合作,教學研相結合,教學管理采用企業部門式管理模式,企業一線工作人員親自駐校帶班。2014年首屆畢業生已走上工作崗位,為省內動畫公司輸送了符合時代潮流、滿足行業發展的優秀人才,真正做到了教學產品——“學生和動畫片”雙豐收,實現了校企共同成長。
完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生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嘗試現代學徒制,提出“多點結合、螺旋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車間課堂”,共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建設校內集實訓、實習、生產為一體的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工廠式”學校。健全突出企業崗位需求一體化課程體系,編制有針對性的校本教材;完善校企合作的機制和制度建設,充分利用企業設備優勢和學校專業師資的理論優勢,達到師資、設備和教學資源的共享,推進與企業之間的深層合作、良性互動。自2013年以來,該校積極探索工廠式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與“中國企業500強”日照鋼鐵集團合作辦學,在校內共同建設“車間課堂”,并依托其設備和技術投入,建立實訓工廠,用真實生產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現了專業與產業,實訓內容與崗位需求的無縫對接,促進了學生培養質量全面提升。
衡水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將“工廠”搬進學校,把實訓室搬進工廠,實踐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職業教育本質回歸。校企融合,走產學結合之路,較好地解決育人模式、辦學條件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使學生在一個真實的“工廠”環境中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能力與企業、社會的用人需求相符合。通過運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達到校企共贏,并在全市及周邊地區行業企業、職業學校中全面推廣,對中職院校實施校企深入融合提供參考與及借鑒,實現了學生、企業、教師、學校、社會多方面收益。
校長岳國武表示,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成功入選,對衡職學校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持續提升辦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衡水市職業教育技術中心將以此為契機,學習先進做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現代學徒“工”與“學”相結合的做法,與合作單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實現校企合作水平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