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校 管 理 要 “情”合 “理”
——淺談學校管理中的情與理
學校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育人又是一個長期性的過程,在這個管理、育人的過程中,有三大因素必不可少:一位優秀的校長;一支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一個優秀的教師群體,而領導班子的鍛造,教師隊伍的培育,學生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良好的學校管理。基于學校的特殊性,學校管理必須做到以人為本,合‘情’合‘理’。
一、以人為本是學校管理的基本理念
人是管理活動中最活躍,最能動,最積極的因素,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和利用,管理工作必須以人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充分尊重人的主體性,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個人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學校管理者必須明確兩點認識:
1、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
學校是育人的專門場所,學校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部門、每一位教職工,其根本任務都在于育人,都在于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學校的教育活動與社會活動和生產勞動有著根本區別。學校的一切活動都建立在“人—人—人”的關系上,也就是“領導——教師——學生”共同活動,相互作用。在這以人為中心的學校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以一切有利于人的完善和發展為宗旨,來籌劃所有工作,包括學校的管理工作。例如:我們開展的“四風”建設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開展這項活動,首先要搞好黨風建設,帶動良好師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的學風,最終形成良好的校風。這一過程,就是對人的教育,也是思想道德素質提高的過程,促進人的發展。
2、管理的核心是強調人的管理。
學校管理是對人的管理,是在做人的工作。人既是管理的客體之一,又是管理的主體。人力、財力、物力、時間、空間以及信息等構成了學校管理活動的基本要素。其中,人是管理活動中具有能動性的核心要素。財、物、時、空等,都是物化因素,在學校管理中,基本物質條件是重要的,但物質條件也要靠人去使用和創造。如:財物的生產與合理使用;時空的恰當把握與利用;信息的及時獲取與加工;要素間的合理組合等,都離不開人的作用。一所學校即使具備了天時地利,但如果缺乏人和,這個學校的發展必須受到很大影響和制約。一位善于用人的校長,必在力求人盡其才的同時,還要不斷培養下屬,促其發展。從而形一支整體素質過硬的人才隊伍。
二、合情合理是實踐以人為本的關鍵
就管理而言,人們更多想到的是規范與限制。其實,高水平的管理中,規范和限制是為了使人最大限度地獲得發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具有高超領導藝術的校長,其學校肯定有一套完備的規范,但完備的規范并沒有束敷住廣大教職工的手腳,挫傷他們的工作熱情,教職工反而激情洋溢。說到根本,學校管理的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這才與“人本管理”理念是一致的。因此,管理即要合‘情’又要合‘理’。
1. 合 情。
合情,就是在管理中的情感管理。情感,是人們以直接體驗的形式表現對周圍事物的一種態度,調節著人們的活動。古人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現代的管理需要倡導“情感投資”。這是一項隱性工程,需要管理者的精心培植和悉心呵護,潛移默化地去影響、感染每一個人。要想使學校管理達到最優化的程度,必須注意發揮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那么,在實踐管理中,應該注意哪些呢?我認為“合情”應該做到“四注意”:
第一、注意---提升自我,贏得信任
相互信任是維系情感的基礎,教職工對領導的信任不是建立在“老好人”的基礎上,也不會出于對領導權力影響的敬畏。我認為,相互信任的建立,主要源于領導,特別是校長的非權力因素。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贏得廣大教職工的信任。具體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要勤于學習。管理者要不斷學習,提高理論水平,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優秀校長的管理藝術、直至向周圍的人取長補短,以不斷增加自己的綜合素質。如:我校在中層干部中提出的“五種意識”即:學習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制度意識,就把學習意識放在了首位,只有不斷學習,方可不斷進步。
其次,要勇于實踐。實踐是重塑人格的重要途徑,是人格魅力生長的源泉和動力。要求老師做到的,領導必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用好組織賦予的權力,不濫用職權,不以權謀私,做到自尊、自愛、廉潔自律。許多矛盾的產生往往是由于利益的驅使,在獎金分配,勞務津貼和加班補助領取等一些細小而又很實際的問題上,不能斤斤計較,要多工作,少謀利。
再有,要善于總結。作為管理者,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反思,經常進行自我批評。同時也要慮心接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營造彼此相互監督的良好氛圍。領導的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會在教職工中產生積極的反應,有利于群眾同領導交流溝通,達成共識。實踐證明,總結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我校在培養中層管理者工作上,出臺了 《輪值工作方案》,其中,我們主要采取“論壇”形式進行,每次論壇活動確保‘四主’,即:主持、主講、主評、主管。每次上交三份材料:“方案----過程性材料----總結”,輪值期間的工作要以書面形式向領導匯報,并在全體老師會議上進行總結。實踐證明,這是一項很好的舉措,通過以練代培的方式,形成一支與時俱進的中層管理隊伍。取得較好效果。
第二,注意---以誠待人,以情感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管理者與教職工建立良好的情感,產生親切感。對教職工的吸引力、凝聚力才會加強。因此,管理者要與教職工多交往,視他們為朋友,通過相互了解,建立友誼。領導決不能總坐在辦公室,要主動多接觸,多談心,傾聽教師的意見。要學會傾聽,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服務,真正關心他們,把教師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設法幫助教師解決生活困難,使教師們真正感到寬慰和溫暖。在“四風”建設活動中,我們提出:干部首先做到“三要”---要近友、要親師、要愛生。領導之間要視為朋友,相互信任。干群之間要親如一家,相互幫助。師生之間要主動溝通,互相尊重。我想真心換真心,上下就能一條心。
第三,注意---尊重教師,管理民主。
作為領導要有廣闊的胸懷,歡迎群眾參與監督和管理。讓廣大教職工對學校工作和關系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暢所欲言。要聽得進不同聲音,哪怕是刺耳,甚至是逆耳的,在工作中,意見不一致是正常的,即使他人錯怪了自己,也要豁達大度,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三rong”,即:容人、容聲、容錯。容人,就是容得進對自己有意見的人。容聲,就是容得進對自己的批評和不同意見。容錯,就是容得進教師工作中的錯誤,指出錯誤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幫助教師分析錯誤的原因,提出正確的努力方向。平時,可以通過溝通達成共識,消除誤解。領導還要尊重教師的勞動,維護教師的民主權力。在規劃、計劃、制度、結構工資方案等重大問題上,要充分發揮教代會的作用。要信任、尊重、愛護每一位教師,因人而異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要“尊賢愛才”,秉公辦事,善于團結、使用比自己能干的人,積極為他們提供和創造條件,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使教師們產生愉快的內心體驗,喚起教師的主公翁精神,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能。
第四,注意---情感激勵,積極引導。
所謂的情感激勵,就是,作為領導要根據教師的某種要求,激發他們積極的、向上的情感和情緒,使他們得到愉快的體驗。在學校管理過程中適時地運用情感激勵,可以有效地調動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人際關系的優化。例如:我們在培養中層管理者隊伍的工作中,采取的原則是“實踐性原則;擠壓性原則;自主性原則;激勵性原則”。另外,管理者要學會引導,特別是當教師受到挫折之后,領導要積極引導,并給予真誠的幫助。從而使他們樹立“校強我榮,校衰我恥”的信念。
2、 合 理。
學校管理,即要合情又要合理。合情是“情感投資”,是軟件;合理就是制度管理,是硬件。兩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合情合理,就要注意處理好“四個關系”。
第一, 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
就校長負責制而言,它的內涵決不是,全部校長說了算,它指的是校長全面負責,黨支部保護監督,教職工民主管理。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重大決策,一定要經過黨支部的研究,教代會的討論、審議、通過。否則,學校工作就失去了強有力的群眾基礎。在學校管理中,教職工作為學校的主人,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體,因此,必須在強調校長全面負責的同時,又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職工參與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 處理好奉獻與酬勞的關系。
奉獻是必須提倡的,但市場經濟下又必須處理好奉獻與酬勞的關系。隨著人事制度的改革,崗位、崗量、崗薪一定要公正、公開,使教師們明明白白,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我們在中層干部中,提倡“三個意識”,即:一張嘴意識、主動管意識、勤服務意識,其中主要是講奉獻,而在教師管理中,即要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又要利用物質手段,努力把二者協調起來,使之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第三、 處理好制度與人情的關系。
學校管理應以“理”為核心,以“情”為基礎。因此,在這個管理體系中,涉及領導、教師、學生三個方面,它是一個由“人”構成的管理體系。既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來規范人們的言行,又要重視用情感來團結每一個人,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使人們在合情合理的氛圍中,自覺維護規章制度,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例如:我校在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前,都要讓教師充分討論,并經過教代會的審議通過。我們校長常說這樣一句話:“情緒不好時,所做的決定、事情,也決不會好。”事實說明,學校的管理者必須處理好‘情’與‘理’的關系。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情”與“理”會經常發生矛盾,這時,必須堅持按制度辦事,在“理”的前提下,給予“情”的投入。
第四、處理好使用與培養的關系。
作為管理者,在教職工的安排使用上,應盡可能做到發現人才、發揮特長、人盡其用、揚長避短,為教師創造施展才華的機會。另外,在合理使用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教職工的培養與提高,包括政治上和業務上的提高。在這方面,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嘗試。例如:在培養中層干部工作上,我們出臺了《論壇實施方案》;在培養教師工作上,我們出臺了《教師培養三年規劃》,加大了培養與使用的力度。我校選舉任命了四位主任教師,九位組長,他們目前都已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總之,學校管理要不斷改革創新,改革的航程不會有現成的航線可走。放眼望,風光無限,再回眸,險峻交加,改革是我們的使命,作為管理者,就要與學校的命運風雨同舟。
以上是自己的粗淺認識,有不妥之處請指正。
謝 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