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品牌網訊 我國小學開設外語課的設想由來已久。1992年教育部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提出“有條件的小學可開設外語課”,“小學高年級可以開設外語課”,但并未完全對此做出具體要求。原國家教委基教司(1997)25號通過的《全國中學外語教學座談會紀要》也提出:“有條件的地區,在切實解決了師資及中小學外語教學銜接問題的前提下,在小學的中、高年級課開設外語”。2001年2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決定: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是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該文件還提出了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基本目標是:2001年秋季開始,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2002年秋季,各地鄉鎮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在這一形勢下,宜賓市2002開始在部分條件較好的小學開設英語,到2006年秋季全市開設了英語課的學校達到372所,在全市小學英語課程逐步走向普及之際,受宜賓市教局委托,筆者從2007年9月開始,通過訪談、問卷、聽課的方式,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并對全市小學英語教學諸多方面的情況進行了描述性研究,旨在找出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下一步小學英語教學和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涉4大類31個小項。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英語課程的設置(課型與課時)、師資情況、教材使用、課堂教學方法、評估方法、教學設備、教學管理、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與興趣、方法 與效果等。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我們對宜賓市九縣一區23所小學和參加小學英語培訓班的88名教師進行了調查。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和座談的方式。此次發出問卷88份,收回84份,回收率95.45%。又對教研人員、學校主管英語教學的領導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并征求了專家意見,對問卷進行修改,使之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現狀,其結果真實可信。
調查結果分析
(一)開課率低,開課面窄
2006年秋期宜賓市全市有372所小學開設了英語課,僅占全市1976所小學的18.82% 。其中,三年級起始的365所,占開設學校的98.1%,一年級起始的7所,只占學校總數的1.9%;而區縣城關鎮所在地的小學幾乎都是從三年級開設的,而中心校以下的村小開設英語課程的學校極少。有的學校雖然將英語排上了課程表,但實際沒人上課,課時被語文、數學等考試學科擠占了;有的學校剛開學時有英語課,不久就停了;有的即使是鄉(鎮)中心校也至今未開英語課。
表1 各年級在校學生學習英語學生數 單位:人
階段 | 小 學 | 初 中 | |||||||
年級 | 一年級 | 二年級 | 三年級 | 四年級 | 六年級 | 七年級 | 八年級 | 九年級 | |
人數 | 4692 | 3979 | 51720 | 61847 | 50910 | 48338 | 83147 | 72356 | 65251 |
從上表可以看出,七年級開設英語課的學生有83147人,六年級卻只有48338人,相差34809人,占41.8% 。一句話,開課面低。小學一、二年級相加8671人,只占三年級學英語學生數的16.7%。導致開課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事制度限制,英語教師編制嚴重不足。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總共需要專業小學英語教師1485人,而實際只有637人,缺口多達848人(統計到村小一級),占57.1%。二是小學定點布局調整,大部分小學變成包班或復式班。
(二)課時不足
宜賓市小學英語課時開設嚴重不足。88.62%的學校周課時為2課時,周課時為3節的學校僅占11.38%。接受調查的教師普遍反映課時不夠,這與語文課程的情況形成較大的反差。由于班額過大,人數過多,課堂操練不到位,容易導致學生掉隊。
(三)師資弱
小學英語課的教師大部分并不是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的,而是各類高校其他專業多余的教師臨時培訓出來的,還有相當部分是中專生、高中生等,少量是非師范類的高校學生臨時借用的(未經過英語師資班培訓考試合格,甚至沒有接受上崗培訓)。在這些臨時培訓、借調出來的教師中,大多數英語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遠達不到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的水平。由于小學英語教師水平不高使初中的英語教學出現“負遷移”問題,也就是許多初中老師說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學比不學更糟糕。”
表2 小學英語教師基本情況調查表 單位:人
本科及以上 | 專科及以上 | 中專或高中 | 其他學歷 | 專職 | 兼職 | 現有教師 | 教師缺口 | |||
總計 | 英語專業 | 總計 | 英語專業 | 總計 | 英語專業 | |||||
13 | 3 | 269 | 110 | 296 | 103 | 59 | 113 | 524 | 637 | 848 |
師資弱的主要原因包括一下幾點:(1)教師學歷達標率極低。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并非科班出身,他們往往經過短期的培訓就“走馬上任”,還有一些“懂點英語”的其他學科教師兼職從事小學英語教學。(2)教師教齡短、缺乏教學經驗。宜賓市小學英語教師平均教齡5年,只有1-2年教學經歷的教師占總數的43%,有6年以上教齡的僅占21.55%,甚至還有78.43%的教師從未教過英語。(3)小學英語教師工作量過重的現象十分普遍。全市城區53.35%的小學英語教師周課時在20節以上。小學英語教師人均課頭(跨年級任課)2-3個,人均周課時21節;鄉(鎮)教師人均課頭3-4個,人均周課時17.95節;甚至有的教師竟擔任5個課頭,30多節課。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特點安排與之適應的課堂教學活動。(4)我市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極不穩定,流失太大。2005年秋107位教師參加了宜賓市市級小學英語教師培訓,2006年僅有65人參加培訓,而這65人中參加過2005年培訓的僅有16人。就像有些參加培訓的教師說的那樣“現在在此參加培訓,明年就有可能不再教英語了”。教師隊伍的不穩定使培訓效果較差。
(四)教學設備嚴重不足
農村學校經費嚴重不足,電教設備遠遠滿足不了新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需要。。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我們僅有一些質量差、已老化的錄音機和幻燈機,而基本沒有其他常用的設備。
表3 教學設備情況
器材名稱 | 錄音機 | 幻燈機 | vcd影碟機 | 語音室 | 多媒體教室 |
實有數量 | 51 | 25 | 15 | 1 | 3 |
四、結論
(一) 英語課程開設不規范,小學與初中的英語教學嚴重脫節
目前有的小學開設英語,有的學校沒有開設,起點不一,造成入口水平參差不齊,初中英語教育不得不“從零開始”,導致本來就有限的資源重復浪費。也就是說95%左右的學生小學畢業時的英語級別達不到2級英語水平;這是如果再選用銜接點高的英語教材將會有大量的學生掉隊。
(二)課時不夠
按照課程計劃小學英語每周2課時、初中英語4課時,遠遠不能滿足現實教學需要。這樣有的學校無法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更不用說關注學生差異發展了。因此,小學英語課程設置流于一種形式,僅僅當成部分特色學校創牌子或吸引眼球的擺設。
(三) 教材不配套,難度和梯度大
我市小學廣泛使用的英語教材是《新標準英語》,初中使用的是《新目標英語》,教材銜接的不是很好,老師覺得跨度太大,學生學習比較吃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新教材梯度大,詞匯量大,復現率低,語法編排不系統,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授課的質量。這在高年級表現尤為突出。
(四) 教師水平不一,教資水平亟待提高
現行英語教材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比較高,而鄉鎮學校教師多是兼職或改行教師,多數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對教材重難點把握不到位。另一方面,課時不足使教師忙于趕進度,沒有時間進行訓練和評講,教師消極和畏難情緒增大,教師職業倦怠問題嚴重。
(五) 學生掉隊問題嚴重
目前許多學生學習不吃苦,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厭學情緒嚴重,掉隊現象比較嚴重。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書寫不規范,單詞記憶不準不牢,詞形變換能力差,拼寫錯誤較為嚴重;學生把握語篇和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夠理想;語言知識的靈活和綜合運用也存在較嚴重的問題。
(六) 班額問題
由于班額量過大,教師平均每人教兩個課頭(跨年級任課),每班五、六十人,每周二十多節課。除了上課,教師還要利用大量的時間備課、批改作業,接受檢查,進行聽課等。因此,一方面,教師工作量大,不僅“以校為家”,而且“以家為校”;另一方面,學生人數多,課堂操練不到位,口語訓練也僅僅是流于形式。
(七) 教輔資料問題
由于學科特點,學生除了課本,幾乎沒有一本相對應的課后練習評價手冊,教輔資料更少,八成以上的農村學校連“課堂活動用書”都沒有征定,就更不要說教學所必需的掛圖、收錄機、課件了。
(八)評價問題
如何提高小學英語學科在小學學科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只有把評價作為杠桿和手段,納入校長任用考核指標,增加校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先解決教師和課時問題,才能形成語數外三足鼎立的局面。
五、建議
(一)逐步規范小學英語課程開設
小學英語課程現在尚處于起步階段,要使小學英語課程走向成熟,就必須走規范化的道路。規范化具體體現在:(1)起始年級的規范化。根據自然語言習得理論和我縣的實際情況,逐步實現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學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的目標。(2)周課時的規范化。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小學英語在課時安排上應遵循高頻率的原則,根據教育部頒發的《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小學英語課程應保證每周不少于4次教學活動。(3)課時長的規范化。心理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7—10歲兒童可以連續集中注意力20分鐘左右。因此,在低年級開設英語短課,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樹立起20+20>40的觀念,讓學生每天有接觸英語的機會。(4)教材的規范化。理想的小學英語教材應該具備以下特點: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符合小學生興趣的需要;編排循序漸進,能與初中英語課本較好地銜接;有完整配套的教學輔助材料(包括錄音磁帶、錄像帶、vcd、掛圖、卡片、教師用書、學生練習冊、活動手冊等);圖文并茂、輕松活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交際性強、活動多樣,易學、易教、易于操作。(5)班級規模的規范化。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特點是“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根據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的這一特點,規模較小的(30人左右)小班授課形式便于開展活動,便于進行雙邊和多邊交流,也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語言實踐活動,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小學英語師資
調查表明,目前在我市小學英語教師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語言基本功不扎實,教學經驗不足,教育教學理論匱乏等問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從英語專業畢業生中選聘小學英語教師,并按要求盡快給各級學校配齊英語專職教師。對于師資嚴重缺乏的學校可以采用公開招聘的方式錄用老師,或者鼓勵一部分有英語基礎的老師先轉崗培訓,再上崗。同時,加大對小學英語教師的在職培訓的力度。
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主要是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它關系到教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另一項是英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法的培訓,這關系到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是否能夠提高的問題。建立城鄉“校對校”教師定期交流制度。組織開展“城區支援農村、強校支援弱校”送教下鄉服務工作,定期選派優秀畢業生和抽調優秀中青年教師到辦學薄弱的農村學校支教;優秀骨干教師定期、輪流到薄弱學校示教、掛職;薄弱學校的教師到優質學校跟班進修。通過師資輪換調整,保證學校之間的師資力量和教育水平的相對均衡。
(三)加強小學英語教研指導
建立以縣(區)教研室為指導、各鄉鎮中心學校教研組為中心、各小學為教研實體的三級小學英語教研網絡,營造教研氛圍,健全各級教研組織,明確各級職責,完善教研制度,開展各種聽課、評課、說課、備課和同課異構等教學研討活動,從而促進教師發展。同時,定期組織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研討會或優質課競賽,促進小學英語教師業務素質的全面提高。積極開展小學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粉筆字、簡筆畫等)規范驗收活動,使小學英語教學逐項規范,逐人過關。此外,為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各縣(市、區)教研室和各小學可舉辦少兒英語口語大賽,少兒英語歌曲比賽或英語詩歌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
(四)完善英語教學水平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教學目標對學生通過教學產生的行為變化做出價值判斷,為改善和優化教學提供依據的過程。教學評價能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教學無評價,就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必將嚴重影響這門課程的開設效果。各縣(區)教研室應在每學期期末考試中增加英語學科的考試,考試形式可分為口試與筆試兩種。口試應從實際出發,采用學生關心的、喜歡的內容和形式,評價學生口頭交流的能力。筆試的考題要符合新課標精神,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形式要多樣,內容要新穎,富有趣味,圖文并茂。
六、結束語
本次調查旨在摸清情況、擺出問題,使有關教育部門及學校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宜賓市小學英語課程開設的實際情況,盡早解決問題,為今后全市小學英語的普及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