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漁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但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死亡。有一條漁船卻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原來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里放進了一條以沙丁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便四處游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四處躲避,加速游動。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當前,部分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嚴重,工作激情不足,已經成為困擾學校發展的重要難題。管理者要想攪活校園環境,激發教師動力,提升學校管理的效益,也需要一條活躍的“鯰魚”攪動。那么,這條攪動學校全局的“鯰魚”到底在何處?管理者如何用好這條“鯰魚”以激活學校的池塘,產生連鎖反應,提升學校管理的質量與效益呢?
管理者應當具有不斷上進的“鯰魚品質”
俗話說:“一個好校長就是一個好學校。”這句話已無數次被事實驗證。一所普通的學校換了一位好校長,從學校的外部環境到師生的精神面貌,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急劇的轉變。原因何在?在于校長的工作作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對全校教職員工產生了積極向上的引領,校長無形中充當了“鯰魚”的角色。
不斷上進的“鯰魚品質”應當成為校長必備的素質。這種素質主要表現在校長對學校現狀的不滿,以及突破與發展的強烈愿望上。學校的發展總是持續向前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如果校長因既有的成績而驕傲自滿,止步不前,沒有了更高的追求,沒有了進取的目標,那么學校只能停留在一個自我滿足的封閉狀態之下。久而久之,教職員工也會滋生惰性心理,放慢前進的腳步,失去發展的欲望,就像一條條不愛動的沙丁魚,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潮中慢慢失去競爭力。
所以,要想讓學校保持穩步發展的勁頭,要想讓教師保持不斷發展的動力,校長就要保持一顆永不懈怠的上進心,勇于做一條引領教職員工發展的“鯰魚”。這種引領不僅要表現在思想的引領上,也要體現在行動的引領上。例如校長要想讓教師讀書,自己首先要做個閱讀者,要以自我的閱讀行為推動書香校園的實施,從而帶動全體教師主動讀書。很多時候,校長就是教職員工行動的方向標,校長的價值取向會影響教師的價值取向,校長的行為會影響教職員工的行為。校長這條上進的“鯰魚”,會激勵教職員工不斷上進、不斷超越。
管理者應當提供有別教師本體的“鯰魚活體”
“鯰魚效應”的創新與精髓在于,在沙丁魚群中引進異類,利用鯰魚不同的生活習性打破沙丁魚群原本的生存狀態,引發環境的突變,從而促使沙丁魚主體自我的適應與改進。對于學校管理者而言,這種外部促動的方式,同樣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方式。
一些學校教職員工之所以滿足于現狀,工作動力不足,停滯不前,很大原因在于教職員工長期處于封閉的小天地之內,教育視野狹窄,教育思考不深,教育目標不明,坐井觀天而夜郎自大。要想引起教職員工行為的改變,首先應當從思想上入手,讓教職員工有機會接觸到更先進的教育理念、更徹底的教育改革、更豐盈的精神生活。因而,管理者應當為教師提供可借鑒的發展樣本,讓教師有機會見識到有別于本體的“鯰魚活體”,從而引發行為促動,促使教師主動向“鯰魚活體”靠近,追求專業提升與發展。
為教師提供“鯰魚活體”,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一是“走出去”,讓教師到先進學校走訪學習,學習先進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師的成長方式、發展路徑,以差距生動力,從而讓他們認清形勢、明確目標,萌發進取的欲望;二是“請進來”,請名師到校執教、開講座,讓教師領略名師的風采,感受名師的魅力,引發教師的心靈震撼,產生行為的跟進與轉變;三是“校中生”,讓學校本體中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發揮其引領作用對周邊教師產生積極帶動。
當然,“鯰魚活體”不僅可以是實踐層面上的具像影響,而且也表現在理論層面上的引進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本身就是“鯰魚活體”,可以引發教師的行為追問,產生實踐式的教育突變與改進。
管理者應當創造一塊和諧共生的“鯰魚水域”
“鯰魚效應”形成的一個重要條件不容忽視,即鯰魚與沙丁魚所處的水質是一致的,這種水質為鯰魚與沙丁魚提供了必備的共同生存條件。正是這種包容性,才構成了鯰魚與沙丁魚在某一程度上的“和諧共生”。
管理者應當明白學校中“鯰魚”與“沙丁魚”各有重要性,“鯰魚”的作用是攪活魚群,讓“沙丁魚”擺脫固有的惰性,而非讓“沙丁魚”惶惶不可終日。所以,學校管理最終的目的是和諧共生的“水域”,是一個活躍上進多樣化的魚群構架。
因而,學校管理者要善于發現校園中潛在的“鯰魚”,適當引進能夠攪活校園池水的“鯰魚”,要善待這些“鯰魚”,但也不要因為這些“鯰魚”的存在,而對于“沙丁魚”一味地打壓,重要的是充分發揮“鯰魚”的刺激作用,打破現有的平衡,形成教師團隊整體實力的提升。
要做到這點,需要管理者遵照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構建公平、競爭、上進的文化氛圍;需要管理者充分發揮制度的引領作用,用制度引領教師成長,用制度規范教師行為,用制度激活教師的動力;需要管理者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用評價激勵教師成長,用評價促進教師發展,讓評價推動每一位教師實現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