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師愛是育才的根本,那么,師嚴就是育才的保證。嚴于律己,嚴于待生,是一切育才者必不可少的職業品質——無嚴不成師。當然,我們所主張的嚴格,應該是“嚴”而有“格”。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和愛護結合起來,使教師提出的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我們班上的學生陳某,父親是臨時工,母親精神又不太正常。他上小學時就經常逃學、打架、不完成作業,并且經常夜不歸宿。升入中學后,他照樣不完成作業,逃學去網吧,還與校外社會青年互相勾結,仗勢欺人,常出現所謂的攻擊性行為,主要表現為上課不遵守紀律,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搞一些惹人注意引人發笑的惡作劇。
我認真分析了陳某出現逃學行為的原因主要有:客觀上,沒有一個正常的家庭教育環境,缺少父母的關愛,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強化了他的逃學行為;在主觀上,同學們對他存有戒備心理和不信任,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同時自我約束能力差,容易受社會上的負面影響。
針對陳某產生的逃學行為的種種原因,為了促使他轉化,我實施了一些干預措施。首先,幫助建立正常的家庭教育環境;其次,嘗試用情感導入策略進行正面轉化;再次,和家長經常溝通,讓家長在第一時間里知道孩子的想法,及時知道孩子的點滴進步。
有了干預措施后,逐漸也收到了一些效果。期末考試7門科目中,他只有數學和英語不及格,分別是55分和51分,其他5門學科都及格了,這是一個可喜的成績。但我并沒有滿足,反而對他的要求更加嚴格了,因為我知道他還能做得更好。
嚴格就是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為教好他們所表現出的不可動搖的信念和決心,就是教師帶領學生不怕艱難困苦地去攀登每個人心目中的“珠穆朗瑪峰”。課下,我和陳某聊天,問他長大想干什么?他說沒想過。我說你應該想想了,這樣你就有了學習的方向和動力。他若有所思的答應了,并為初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制定了7門學科都及格的目標。
我認為,嚴格始終伴隨著對學生的信任,即使是最嚴厲的批評,也是出于對學生的信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真正的教育工作的能手,也實行督促、約束和強制,但是他做這一切的時候總不忘記:在兒童的心靈里,永遠不要讓那一點兒寶貴的火種(成為一個好人的內心愿望)熄滅。”
初一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陳某7門學科都及格了。我真為他感到高興。常寶娟(北京市大興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