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實行學區化管理后,東城區又在全市率先試點“校區制”,打造教育品牌,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作用。這是記者從昨天(7日)召開的東城區學區及學校聯盟工作論壇上獲悉的。
參與“校區制”試點的學校有兩所——匯文中學和匯文一小。匯文一小是原來的丁香胡同小學,這所學校曾叫匯文一小,后因北京站建設,與匯文中學分開。現在該校所處位置,昔日是匯文中學的宿舍。“丁香胡同小學改為匯文一小后,有利于兩校一脈相承,匯文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豐富的課程設置都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東城教委主任馮洪榮解釋。
與學區不同,“校區制”將打破地區界限,由一個教育品牌來統領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中小學、幼兒園,從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今后,東城區的外遷安置區——弘善家園內的中小學、幼兒園也將以匯文命名。匯文中學還有望與北京大學合作,讓中學生有機會到北大“選課”,而北大教授也有望去中學教課,學生們可以享受更優質的教育。
目前,匯文中學正與匯文一小探索縱向辦學體系,有點類似“九年一貫制”或“十二年一貫制”,適合匯文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可能會直升匯文中學。
東城區的第六個學區——“東花市—崇文門—前門”學區也于昨天成立。初期,該學區包括廣渠門中學、前門小學、文匯中學等10所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以后將擴展到轄區內的少年宮、科技館等。“與已有的5個學區不同的是,這個學區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馮洪榮說:“通過硬件、人力以及課程軟件資源共享,打破校際資源壁壘,將實現異質條件下的均衡。”
此外,東城區的深度聯盟校從原有的14對增加到20對,新增的學校分別是:50中和50中學分校、11中學和11中分校、培新小學和永生小學、一師附小和革新里小學、崇文小學和新景小學、和平里四小和和平里三小。(記者 賈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