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身處后疫情期,教育愈發需要家校聯動與協同,如何促進師生之間、親子之間、家校之間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是時代之問,更是成長之問。為了更好的凝聚家校社協同育人力量,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2020年8月29日下午,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委員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和朝陽區教委共同主辦,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承辦的“疫情背景下學校如何履行指導家庭教育的使命暨北京市中小學協同教育研討會”在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楊柳書院召開。在開學前夕召開此次活動主要有以下三個目的:
一是從市區角度,借開學契機引領工作方向。
二是從學校角度,借《家校鐘聲》出版契機推介實踐樣本。
三是從教師角度,聚焦疫情的特殊性時期,思考如何履行主體責任,指導家庭教育,整體優化學生的成長過程和成長環境,家校協同更理性、更有效的促進學生成長。
與會領導和嘉賓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研究會會長吳安春、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兼北京德育研究會副會長謝春風、原北京教育學院院長李方、朝陽教委副主任陳先豹、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北京中學東壩校區執行校長劉乃忠、社會出版社副社長、學生家長代表李浩以及來自朝陽區的校長、書記等各界人士代表50余名。會議同時通過線上直播。
會議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德育研究會副會長謝春風主持。
垂楊柳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鄭丹娜致辭。
垂楊柳中心小學校長、《家校鐘聲》作者鐘亞利做了題為“疫情背景下學校如何履行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主題發言。鐘亞利校長介紹了學校落實“家校共育”的實踐探索,并分享了自己撰寫《家校鐘聲》的初心與感悟。她表示:疫情下,家庭教育進一步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熱點和難點,“家庭教育”需要得到指導和幫助的呼聲更為迫切。要求教育人對于這一非傳統意義上的職責,進一步從自發上升到自覺,使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駛入快車道。
為此,鐘亞利校長發出加強“家校共育”,尋找家校最大同心圓做好立德樹人教育的倡議。
鐘亞利校長的報告引發了與會嘉賓的深切共鳴,鐘亞利校長、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北京中學東壩校區執行校長劉乃忠、社會出版社副社長學生家長代表李浩等與會嘉賓,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謝春風研究員的帶領下共同對“自覺履行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的話題展開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才是抓住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之策。


白家莊小學校長祖雪媛
北京中學東壩校區執行校長劉乃忠
社會出版社副社長、學生家長代表李浩
沙龍結束后,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的所長、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研究會會長吳安春,原北京教育學院院長李方,以及朝陽教委副主任陳先豹分別點評并講話。
中華孔子學會國學教育研究會會長吳安春
原北京教育學院院長李方
朝陽教委副主任陳先豹
此次會議激發了每位教育人的擔當:“家校共育”水平是當今學校現代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時代發展帶給學校教育的必然選擇、是民族復興不可回避的教育使命,每位教育人、每所學校都應該自覺履行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攜手家庭共同做好立德樹人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