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班主任的工作繁忙,但也不能“閉關自守”。班主任應該從學校狹小的圈子里走出去,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家訪,這對于全面了解學生,聽取家長的管理意見很有幫助。 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庭環境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習慣和精神面貌。學校教育不是靜態的,更不是孤立的,班主任應該適時的、有的放矢的家訪,這對班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時甚至可以收獲意外驚喜。 多報喜,巧報憂。班主任家訪務必要談到學生的成績和表現,“無事不登三寶殿”式的家訪是不受家長歡迎的。譬如:一位班主任有一天走進了“問題學生”的家,針對學生近來表現對其家長數落了一堆學生在學校的出格表現。學生的父親是一位建筑工人,平時工作很辛苦,一聽班主任告狀,還沒等老師走出門,抓住孩子的頭發就拳打腳踢。孩子火了,從地上撿了一塊石頭追上班主任砸了過去,把教師的小腿砸傷。事后學生受了處分,但班主任的處境也十分尷尬,畢竟“告狀式”家訪帶來的弊端顯而易見。 同樣,家訪時回避矛盾也是不可能的。家長肯定會對學生成績、平時表現以及老師家訪的直接目的窮追不舍,有經驗的班主任往往很注意語言技巧。譬如,一位班主任對一名貪玩的學生家訪。這位班主任這樣對家長說:“按孩子的能力,學習初中知識應該不成問題。如果學習方法到位,特別是抓緊學習時間,他應該有很大進步。”家長聽了,心里有了信心,也樂于接受教師的建議。 指導家長提高教育水平。新時期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些比較前衛的教學觀念,即使是教師也未必能一時接受,而家長要面臨的問題更殘酷、更直接、更現實。要家長觀念轉型會更困難,這個時候尤其需要班主任發揮紐帶作用,及時架起新的教育理念與家長的橋梁,使家長轉變陳舊的教育觀、人才觀、就業觀,事實上這座橋梁是雙贏的,既提高了家長的教育素質,也同時改善了教師的教學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