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教師節。貴州省臺江縣方召鄉中心小學的孩子們懷念姬偉宏校長。
2013年7月18日,姬偉宏因積勞成疾,罹患肝病醫治無效,去世時年僅42歲。
“一字一句讀好書,一生一世做真人”——他寫下的校訓,在校門口格外醒目。孩子們說,看到校訓,感覺姬校長并沒有離開。
“我是巫梭人,巫梭的孩子需要我”
1989年,苗族青年姬偉宏考入黔東南州民族師范學校,離開了海拔高、刀耕火種的家鄉巫梭。畢業后,縣城中學留他,他對巫梭鄉教輔站負責人說:“我是巫梭人,巫梭的孩子需要我。”
當時的巫梭小學沒有一個公辦老師,教學條件極差,只有一座1952年蓋的木質教學樓,走上去搖搖晃晃的,“咯吱咯吱”響。
姬偉宏有些泄氣,但事情還是要干的。他找到縣委、縣政府和教育部門請求資金支持,三番五次找村民商量買教學樓用地,還領頭跳進泥漿里整地基。群眾見了,紛紛出人出力。學校如期建好,教學條件大為改觀。
學校不通電,姬偉宏就用罐頭瓶子制作煤油燈;沒有煤油,他自掏腰包去縣城買;沒有經費,他帶隊進深山砍柴來賣。
學生們開始上晚自習了。在微弱的燈光下,姬偉宏給畢業班的孩子們補課。夜深了,苗寨里的燈火次第熄滅,學校里的油燈依舊亮著。
在妻子張英眼里,姬偉宏心里想的,除了學校,還是學校,“雖然家離學校只有300米遠,但為了節約來回跑的時間,他干脆吃在學校,住在學校”。
姬偉宏自掏腰包買來常用藥品備在學校,防止學生生病耽誤學業。學生沒錢買文具,他就買來送給他們。學生考出好成績,他比學生還高興,總會從不多的工資里擠出一點來獎勵他們。
那一盞搖曳在深山苗寨的微弱燈火,給孩子們帶來了希望。有一年,一直排名靠后的巫梭小學畢業生數學單科成績榮獲全縣統考第一名,轟動全縣。
他幫助近千名失學女童回到教室
當地重男輕女思想嚴重,輟學的女孩子很多。曾在縣教育局工作的霍盛瓊回憶說:“姬校長心里急啊。他白天上課,晚上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有的人家讓他吃閉門羹。有的怪他多管閑事,還放狗咬他。他也不氣餒,自己掏錢買酒買肉去,跟學生家長邊喝邊聊。為表達誠意,說動家長,他每次都喝很多酒,身體也埋下了隱患。”
勸阻早婚還要拿出不怕死的勇氣。本來嘛,雙方家庭都將婚事籌備好了,也通知親友來吃喜酒,誰勸阻,誰就成了挑事兒的人,家族勢力大的男方家庭就會召集族人前來報復。有人問姬偉宏:“你不害怕嗎?”他說:“我不怕,但我老婆和小孩會害怕,怕也沒辦法啊,我必須阻止,我有責任。”
貧困也是女童輟學的重要原因。2002年,姬偉宏調入方召中心小學擔任校長。他打聽到一個教育基金會專門資助貧困地區女孩上學,馬上寫申請,先后幫助980余名女童申請了學費。
方召鄉女生入學率從2004年的26.5%猛增到現在的95.6%,為“兩基”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2005年,方召鄉實現了女大學生零的突破,現在已有100多名女生圓了大學夢。
一字一句讀好書,一生一世做真人
姬偉宏認為,辦好學校的方法有千萬條,首要一點就是要有一個高度負責的校長。21歲的邰百成雖然剛教一年書,但很受學生歡迎,就在姬偉宏的建議下提任基甲小學校長;王小龍教學質量過硬,他便建議王小龍擔任巫梭小學校長。
這批年輕教師一上來,教學質量明顯提升。現任方召中心小學校長田騰說,姬偉宏非常注重“傳幫帶”,經常抽出時間和老師們分享好的教學方法。
如何教學生走正路,姬偉宏傾注了太多心力。他的學生徐華回憶說,有段時間,方召鄉時興玩臺球,有些學生常常逃課去玩。姬老師三番五次趕到球桌邊勸說。受當時流行的港臺武打片的影響,學生動不動就打架斗毆。遇到這些事情,姬偉宏就一個個地找學生耐心勸說,分析對錯。他將“一字一句讀好書,一生一世做真人”定為學校的校訓。臺江縣委副書記趙凱明說,這個校訓是他見到的校訓當中,語言最樸實、感情最真摯、最有情懷的校訓,幫助孩子們系好人生成長的第一粒扣子。
姬偉宏多次被評為州、縣“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方召中心學校多次被評為州、縣“教育質量先進學校”。
2013年5月24日,姬偉宏倒下了。在住院的55天里,他叮囑同事一定要把學校的情況告訴他,他放心不下。
姬偉宏去世的消息令人悲傷。在送別姬偉宏的那天,各行各業的民眾都來了,他們一定要來送姬校長最后一程。那些淚眼婆娑的孩子,那些回到課堂的女童,他們舍不得這個幫他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
·短 評·
姬偉宏的選擇
一位苗族青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原本可以留在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他卻選擇回到家鄉執教,這是個非常艱難的選擇;以一己之力,冒著風險與陳規陋習抗爭,他改變了近千名失學女童的命運,這是個需要勇氣的選擇;把全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不計代價,甘愿付出,這是個可敬可佩的選擇。
姬偉宏的選擇,為他短短42年的一生,標注了一個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一字一句讀好書,一生一世做真人”。這是姬偉宏為學校寫下的校訓。一句話道盡教育之精髓。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期許,又何嘗不是他內心的持守?他用一言一行,為教育這項“靈魂的工程”添磚加瓦。因為他深知,治貧先治愚。比物質的貧窮更可怕的,是知識的貧窮,是心靈的貧窮,是理性的貧窮。
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學校時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在貧窮的深山苗寨,姬偉宏點亮的那盞微弱的燈火,照亮的,必將是一條希望之路;在中國那些貧瘠的鄉村,“姬偉宏”們正在用愛和責任,托舉著民族的未來。
《光明日報》( 2016年09月12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