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學校精神文化的體現,而精神文化則是學校辦學傳統與辦學經驗的積淀,它植根于其悠久的歷史進程與深厚的校園文化內涵之上,是學校的‘精、氣、神’。東城區各小學將繼續在市、區各級領導的指導關懷下,以十七屆六中全會、文明北京、文明東城、文明校園及愛國、創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引領下,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扎實有效地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狠抓落實、不斷創新,形成具有東城特色的文明禮儀教育體系!”劉藻強調:“我們需要的是百家爭鳴、不拘一格,不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 據悉,近年來,東城區教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號文件、《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充分利用重大活動的契機,借助多方教育力量,秉承著“美德貴在堅持,文明重在行動”的理念,以“做一個文明有禮的東城人”為目標,深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具有東城特色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 “書和本,放左角;鉛筆盒,要對齊;鈴聲響,進課堂……”11月22日上午,北京市東城區定安里小學二年級(3)班的教室里,傳來童稚的朗朗誦讀聲,張建英老師正在為學生們上禮儀訓練小課《課前準備要做好》。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引來了來參加“走進東城——北京市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現場交流會”的來賓們的交口稱贊。 首都文明辦巡視員尹學龍、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一處副處長王蕤、北京市東城區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張京明、東城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劉藻等領導及北京市各區縣教委小教科德育科長、部分小學校長代表,以及東城區各小學德育干部100余人參加了本次交流會。 “沒想到這所學校的禮儀教育做得這么好!” 當天的交流活動分為課程展示、活動展示、會議交流三部分。定安里小學首先為來賓們展示了“禮儀訓練小課”、“禮儀文化閱讀”、“禮儀學科的滲透”三類禮儀校本課程13節課。課后,學生們又為來賓展示了校園自編操《陽光少年》和《禮儀操》,并以尋找身邊令人感動的人和事為主題,進行了“頌禮儀之風,揚厚德之魂”感恩月活動展示。 “沒想到這所學校的禮儀教育做得這么好!”定安里小學的精彩展示,讓與會來賓贊口不絕。 據學校校長韓徹介紹,由于學校地處東城區和豐臺區交界處的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地,外地務工人員子女占學生總人數的50%左右。“有些學生的父母缺乏良好的教育,常有家長穿著拖鞋、光著膀子、叼著煙來學校接孩子;學生走在路隊中,家長過來拉著學生就走;開著家長會就大聲接打電話。家長素質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導致學生中存在不懂禮貌、大聲喧嘩、不講秩序等行為問題,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韓校長說,“為此,學校以禮儀教育為切入點,提出了‘創建禮儀教育特色彰顯的優質學校’的愿景,倡導‘用中國優秀的禮儀文化,塑造人、熏陶人、成就人’的辦學理念,從提高師生和家長的文明素養入手,努力改變不良行為。” 幾年來的實踐探索下來,學校不僅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禮儀風氣,還開發出系列禮儀教育校本課程,如《禮儀行為訓練小課》、《禮儀文化閱讀課程》、《學科禮儀教育拓展課程》等。 在點亮和喚醒中實現“內化”式發展 交流會上,劉藻表示,“開展禮儀教育這多年來,各區縣、各學校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特色經驗,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學校的某一點或某一個方面的做法,會給我們帶來點亮的啟發,喚醒的感受。今天在定安里小學,我感受到了這種觸動,希望這種觸動能夠更好地推動東城區德育工作的建設。” “目前,東城各學校結合工作實際,充分挖掘周邊地域優勢,整合各方面資源,在學習和實踐相結合、宣傳和教育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基礎上,將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其中,實現了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化’式發展。”劉藻說。 特色校本課程呈現區域化禮儀教育特色 目前,東城區各小學充分挖掘教育資源,形成了禮儀教育特色,很多學校都將文明禮儀教育納入校本德育課程。 校尉小學作為東城區小學禮儀教育示范校,用星級評比的辦法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禮儀教育的養成,并通過校訓上墻,樓梯口設置文明警示語,開展“讓食、讓路、讓座”的“三讓”活動,深化禮儀教育。 東交民巷小學明確了各部門、班主任、值周教師、任課教師的職責,創編了《好習慣、早養成》童謠手冊,形成人人抓禮儀教育、時時抓禮儀教育、處處抓禮儀教育的新局面。 史家小學開展了“做熱情文雅的史家人”主題教育活動,以“綻放笑容 大方問好”、“文明有序 右行禮讓”為抓手,以校門禮儀志愿崗、課間文明志愿崗等形式,培養學生見到教師、客人、同學主動問好的習慣。 光明小學開展“友愛和睦我先行”、“文明游戲在課間”等活動,使學生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 織染局小學結合校本禮儀課程,開展“校園文明禮儀宣傳”活動,組織禮儀宣講團,建立了北京市首座“禮儀文化長廊”。 前門小學將文明禮儀與《兒童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相結合,進一步促進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開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