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蕊奶奶,我發現這幾天蕊蕊吃飯總是特別慢,總剩下一些菜,挑食嚴重……”
“明明媽媽,今天明明與新宇小朋友在活動區玩時,發生了爭執,明明把新宇打哭了……”
“媛伊爸爸,剛才戶外做游戲時,媛伊跑得特別快,一沒注意,膝蓋磕破了,我帶她抹了藥……”
……
上面的話,任何一名幼兒教師都不陌生,因為它每天都發生在教師與家長之間。學前階段,幼兒年齡較小,自我認知與表達能力尚不健全,因此需要家庭與幼兒園充分溝通、密切配合,共同陪伴幼兒成長。但家園溝通的內容繁雜多樣,有顯性問題,也有隱性問題,如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找到并解決好家園溝通中的核心問題,考驗著教師的智慧。
家園溝通多聚焦于顯性問題
縱觀當前的家園溝通,從內容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生活問題,幼兒年齡尚小,生活不能自理,在園里總會出現如挑食、飲食過量或者頭疼發熱等問題。其次是同伴相處問題,比如搶小朋友玩具、暴力解決問題、個別幼兒不合群等。再其次是一些意外傷害,比如游戲時磕傷,或者碰傷等。最后是活動的參與情況,比如有幼兒活動時注意力不集中、對活動內容不感興趣等。
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并及時解決。但這些溝通內容的最大特點,就是問題看得見、表現明顯,教師避不開,不得不告知家長。這些瑣碎的日常問題包括了家園溝通的絕大部分內容,但很顯然,這些問題并不能涵蓋家園溝通的全部。
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到幼兒園觀摩,發現幼兒個體發展差異很大。比如,有的幼兒熱情、大方,擅長溝通,并能把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有的幼兒特別害羞,不善溝通,也不愿意表達想法。有的幼兒很專注,能很深入地玩玩具,并且不會被打擾,而有的幼兒玩任何玩具都淺嘗輒止,缺少探究熱情。有的幼兒很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但有的幼兒對集體很淡漠……這些問題相較于瑣碎的日!笆鹿省保@得更為隱蔽,它們并不會對幼兒園的日;顒又刃虍a生直接影響,因此似乎也不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事實上,這些問題屬于“發展性問題”,它們與家庭教養關系密切,并具有累積效應,會對幼兒個體發展產生持久影響,因此是家園溝通的核心問題?墒,在家園溝通中,它們恰恰是最薄弱的一環。
隱性問題緣何難以被關注
既然這些看似隱性的問題如此重要,又為什么會被忽視呢?是教師看不到,還是被刻意忽略了?通過調查,我發現這個問題非常復雜,它有幼兒園工作本身的因素,更有教師的個人因素。
首先,當前幼兒教師日常工作異常忙碌,時間被切割成無數個片斷,而且,每一個環節都有具體要求,一日活動的常規組織就消耗了教師大部分精力。同時,隨著保育工作重要性的提升,生活環節也越來越受重視,而生活中的小細節又備受家長關注,教師不得不把視線聚焦于此。再加上“二孩”時代的到來,幼兒園班額偏大,教師更難兼顧所有幼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與家長開展日常溝通已屬不易,更深層次的問題,教師根本無暇顧及。
其次,一些教師雖然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情緒態度、學習品質等有意義的行為和需要,但他們自身的專業能力還不足以分析并解決這些問題。例如,有家長反映說給孩子準備了各種玩具材料,希望能發展他的各種能力,但孩子只愛玩一種玩具,家長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但究竟應該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還是給予幼兒一定的干預,教師拿不定主意;蛟S教師知道應在尊重幼兒自主性的前提下激發他對多種活動的興趣,但又缺少適宜的方法和策略。
再其次,許多教師盡管專業能力很強,經驗也非常豐富,但并不愿意花費時間與精力去解決問題。解決家園溝通中的隱性問題,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而且,許多時候,即便付出了努力也未必有成效。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做呢?比如有位老教師就說:“現在幼兒園工作繁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孩子畢業了或許已經不記得你了!
提升教師解決隱性問題的素養
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前家園溝通內容存在一些偏失,對幼兒后續學習與發展更為重要的內容往往被忽視。那么,如何做才能讓家園溝通內容更有價值呢?
其一,幼兒園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家園溝通制度。幼兒園日常工作雖然人多事雜,但教師要樹立計劃意識,按照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每日計劃將溝通內容與對象提前安排,建立家園日常溝通制度。同時,班級教師應分工合作,確定哪些事情必須談,那些情況重點談,哪些內容面談……如學期初可制訂溝通計劃,除需要臨時與家長溝通的問題外,還應每月約談一遍家長。三名教師合理分配,配班教師側重觀察幼兒生活中的行為與能力發展,主班教師側重觀察幼兒學習、游戲中的行為與能力發展。每天匯總情況,共同甄別出需要與家長溝通的具體問題。有時幼兒的某些表現是暫時或者片面的,因此需要教師持續觀察,找到“真問題”。
其二,激發教師發展內驅力,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許多教師都有成為一名好教師的意愿,但是往往欠缺一些關鍵能力。比如了解所在班級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現狀,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五大領域具體內容與教育建議的準確把握,以及對幼兒行為的觀察、分析、支持的能力,都是教師亟須提升的。因此,幼兒園提供的學習機會,一定要戳中教師的“痛處”。
例如,有些幼兒園制定了集中培訓制度,利用開學前一周時間,教師們集中學習一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家園共育的方法及策略、《指南》精神解讀等內容。這些做法是必需的,但仍是淺層次的,最好的指導一定要在工作中開展。因此,針對教師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隨時隨地教研才是更有效的。這樣,問題就可以及時得到反饋與解決,教師發展的內驅力就會被激發出來。只有當教師經驗更豐富了,業務水平提高了,他們才更容易看到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其三,充分挖掘優秀教師的專業智慧與經驗。那些經驗豐富、專業能力較強,但不愿花費時間與精力處理難度較大問題的教師,主要在于他們的積極性未能被充分調動起來,因此,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十分重要。比如,針對一些年輕教師在家園溝通方面的具體難題,可以開展相應的沙龍或講座,多邀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為年輕教師現場答疑解惑。這種做法給了老教師展示的平臺,能夠使他們體會到成就感與價值感,從而更傾向于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出來,同時也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外,也可以通過師帶徒的方式發揮老教師的積極性,比如通過教研師徒、課題師徒、班級師徒、領域師徒等形式,有針對性地指導,這樣能夠激勵老教師參與到教師隊伍建設中,用個人專業強項引領年輕教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