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打造一流教學團隊 工學結合培養優秀設計人才
——記發展中的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編者按:動畫產業作為21世紀新興的復合型朝陽產業,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響著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為北京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作為北京市創建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學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大動畫專業教學力度,使動畫專業成為該校教育教學發展的引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傳媒藝術設計專業的老師們以2009年溫家寶總理在武漢考察時強調“中國應該有自己的動漫產業”的講話為契機,以專業建設、課程改革作為優秀教學團隊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校企合作構建“雙師型”師資為抓手,努力打造高素質的教學團隊,為首都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宏偉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作為國家級示范校,他們也為其它高職院校動畫專業教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有益借鑒。
近日,記者走進該院,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專家、教師、領導們進行了深入采訪,他們一路走來的創業治教歷程,他們對動畫設計教育教學的不懈追求,令人感動,使人敬佩。
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不斷提高教學實踐和科研能力
哈佛大學原校長科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幾年前,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傳媒藝術設計專業僅僅是一個新興的專業,一支年輕的教學團隊,承載著學院領導和家長們的殷切期盼。短短幾年,傳媒藝術設計教學團隊致力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用汗水和智慧締造了一段人力資本神話——2008年獲批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并成為當年北京市唯一的一所高職系列的國家級教學團隊。同時,在國家示范校建設中,創造了一路輝煌與贊嘆!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該系的教師告訴記者,作為該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必須具備“雙師”型素質,既具有較強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又必須具備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為此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選派教師進修 精心打造骨干 學院每年選派教師參加教育部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同時選派教師到國內著名院校進修。幾年來,先后選拔骨干教師到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訪問研修;派遣了17名骨干教師分別到德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高職院系學習,深入地了解英國的BTEC和德國的“雙元制”教育理念;多次邀請西班牙、意大利、英國動畫行業專家進行講學交流。使教師們普遍掌握了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與企業聯手培訓 專家一對一培養 通過到企業頂崗實踐,參與項目合作等方式,每年輪流派遣骨干教師到行業實踐或進行課題研究;聘請行業專家和青年教師一起搭配上課,一對一培養,對其業務進行傳、幫、帶。在兼職教師的培養方面,突出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堅持學以致用 建“雙師型” 團隊 該校10-15%的專任教師每年定期到企業參加相關設計實踐,同時將研發的項目成果直接用于教學。圍繞示范校重點專業建設任務,專兼職的教授每年進行2-3個專題的講座;團隊帶頭人每學年開設了2門的專業核心課程及2個專題講座;團隊內每位中級職稱教師每年承擔3-4門專業課程,20%教師至少能夠承擔1門校際選修課程。初級職稱教師每年承擔2-3門課程。
通過培訓,先后有 8人參加國內高校研修訪學;有1人赴加拿大雙語教學培訓學習; 5人取得了碩士學位;1人晉升教授;5人晉升副教授;1人次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稱號;5 人次獲得了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學能手稱號。
構建結構層次合理、業務素質優良的教學團隊,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校企合作構建“雙師型”師資為抓手,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學團隊,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創設“工學結合”模式 努力培養高端化產業人才
傳媒藝術設計教學團隊以國家示范校建設為重任,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以“工學結合”為抓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
構建“工作室”運行機制下的工作任務進階式人才培養模式:2009年上半年,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負責人的帶領下,各團隊專業組(多媒體藝術設計、平面藝術設計、影視后期及動畫藝術設計)經歷無數次調研和行業專家的爭論和論證,終于構建了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運行機制下的工作任務進階式人才培養模式。“工作室”模擬企業環境,劃分為模擬工作區和實戰設計區,教學活動分別對應“學與做”各有側重,模擬工作區是以學為主的做,實戰設計區是以做為主的學。由“模擬區”和“實戰區”構成的“工作室”為載體,以行動導向組織教學形式,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工作過程,開發若干個學習領域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工作室”運行機制是實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載體,完成相應專業方向的課程教學任務。通過這一模式,教師普遍提高了教學質量,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開發“進階式”課程體系:各團隊專業小組和行業專家一起,根據各自專業特點和行業崗位要求,對各專業的每門課程進行了分析探索,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進階式”課程體系。各專業的“進階式”課程體系的教學階段分為基礎教學階段、案例教學階段、仿真項目教學階段、真實項目教學階段和頂崗實習階段5個教學階段,以培養學生美術基礎和藝術鑒賞力為基礎,著重培養核心能力,以達到培養傳媒藝術設計職業行動能力的目的。由此,課程體系更具針對性和現實性,為教與學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搭建了快速提高的橋梁和平臺。
建設精品課程,開發配套教材:根據行業崗位需求,各團隊專業小組成員提煉了各專業的核心能力,選取行業經典案例進行教師團隊核心能力的培養。根據行業、企業的標準和要求提煉教學內容,從各專業方向的學習領域中建設與之相對應的精品課程。并將教學成果開發為11本教材和多媒體課件。此外,他們還與西班牙教師一起教授《角色設計》課程,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先進的動畫制作技術帶到課堂上。
教學團隊建設不僅致力于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進階式課程體系構建、優質核心課程的合作開發,更加注重雙軌交互并行教學方式的探索實踐,將職業素養、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教育緊密結合,從可用造就能用、好用人才。該院與北京教育電視臺合作,完成了《先上后下》動畫系列片樣片;與中央電視臺合作,完成了央視少兒頻道《芝麻開門》節目動畫制作及央視2009年兒童節晚會動畫制作等等。經過努力,該專業的就業率高達98%以上,畢業生起薪點逐年提高,倍受用人單位好評。
搭建“互設共建”平臺 實現區域與學校融合發展
為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學校在融合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提出了“立足開發區,面向首都經濟,服務京津冀、走出環渤海,培養適應國際化大型企業和現代高端產業集群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實現區域經濟與學校辦學聯動互動、融合發展”的辦學思路和定位,為學校改革與發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院長王海平認為,融合其相當于在社會需求與專業設置和調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建立一個紐帶。為此,學校積極與企業融合,與開發區融合,與首都經濟融合,與京津冀融合,在“融合”中去學習、提高。近年來,該校團隊本著“資源共享、互惠雙贏、互設共建”的原則,兼顧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學校教學過程的雙重功能,與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建設了產學結合、校企共用的生產性實訓基地。以工作室為例,近3年來新建了6個工作室,僅裝備的“蘋果機”就達200余臺。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還將翰墨唐國際廣告(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水亦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丁綜藝文化有限公司等企業“引企入校”,實行校中廠、產教并行等方式,建設了具有育人與生產雙重功效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結合所學專業,提高職業能力,提升職業素養。學院先后與北京東方動畫、北京金丁動畫、北京科教電影制片廠、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及行業專家張富貴、孟慶杰、武珉、陳亞南、許哲等大師交流合作,成功地進行了動畫系列片的制作。“電藝專業” 師生自2008年以來,還連續3年參與制作北京金丁綜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78集系列電視動畫片《孫進修故事會-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等合作共贏實例,大大提升了管理、教學和科研水平,促進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探索新路,為學校再次迸發新鮮活力奠定了基礎。
編后語:胡錦濤總書記不久前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多次提到人才的重要性。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取得如今的成績,就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最好體現。任何事業都是由人干出來的,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幾年前,為了實現對學院領導“組建校外實訓基地,提升專業建設內涵”目標的承諾,該校兩位教師在沒錢沒技術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誠心打動了專家和企業,為傳媒設計專業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局面。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相信在這種精神和這種意志的支持下,在不久的將來,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必將取得更大的成績,抒寫更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