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的綜合性大學,“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
西藏大學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1年的藏文干部訓練班,歷經西藏軍區干部學校、西藏地方干部學校、西藏行政干部學校、西藏師范學校、西藏師范學院等發展階段。1985年7月,成立西藏大學。1999年以來,西藏自治區藝術學校、西藏醫學專科學校和西藏民族學院醫療系、西藏自治區財經學校先后并入西藏大學,校名仍為西藏大學。2007年10月,在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08年12月,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始終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領導的高度重視。1989年、1991年,時任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先后兩次蒞臨西藏大學檢查指導工作,作出了“西藏大學的發展必須和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協調起來,專業應拓寬”的重要指示。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提出:“要集中力量辦好西藏大學”。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西部一省一校、區部共建、對口支援、西藏大學改擴建工程等項目,爭取專項建設經費6.65億元,使學校的軟硬件建設上了一個大的臺階。200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同志蒞校視察,強調要“把西藏大學建設成為特色突出、西部先進、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大學。”歷屆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主席都曾到西藏大學檢查指導工作,現任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同志明確指出:“要把西藏大學辦成重點突出、具有特色、管理一流、人才實用的高水平綜合大學。”2010年,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對口支援西藏大學工作,組建了以北京大學為組長單位,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為副組長單位,中央財經大學、河海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為成員單位的對口支援團隊,在人才培養、師資培訓、科學研究、聯合辦學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支援、交流與合作。
目前,拉薩校本部共有新校區、老校區、醫學院校區和財經學院校區四個校區,占地面積近1500畝,建筑面積2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1.25億元,圖書總藏量80萬冊,校園網是CERNET西藏主節點,擁有西藏地區一流的圖書館和多功能體育館。學校現有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旅游與外語學院、政法學院、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財經學院、中央電大西藏學院與繼續教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和留學生部等13個學院(部),民族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5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一級學科和教育碩士、藝術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2010年2月,學校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2011年,藏語言文學學科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學校有46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9個學科門類,普通本專科學生9000余人,碩士研究生300余人,留學生27人,各類成人生7000余人。已建立起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繼續教育、現代遠程網絡教育完整的高等教育體系。
拉薩校本部現有教職工1089人,專任教師743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13人,比例達到42.1%,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24人;具有正副教授職稱的教師234名,比例達到31.5%。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入選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7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多民族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
目前,學校已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西藏大學·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藏文信息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羊八井宇宙射線實驗室,自治區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6個。近三年,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56項,其中科技部“973”前期研究專項2項,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1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1項。藏語言文學與信息科學交叉融合產生的藏文信息化學科方向,已獲得多項國內外領先成果。藏文信息處理技術科研創新團隊被列入教育部2009年度“長江學者及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學校緊密結合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藏族文學、藏族歷史、藏族藝術、藏文信息化、高原生態、高原醫學、區域經濟等領域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藏學研究珠峰獎4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13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20項。“藏族唐卡勉唐派”、“藏族唐卡欽澤派”和“藏族礦植物顏料制作技藝”分別列入第一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學校注重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挪威、日本、美國、意大利、英國、德國等國家的十幾所高校和國內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合作關系。雙方在聯合辦學、師資培訓、科學研究、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了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與合作。
經過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學校現已探索出一條在極具特殊性的高原民族地區興辦高等教育的路子,累計培養出了近4萬名各級各類專門人才,在西藏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成為西藏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的重要基地和對外開放與交流的重要窗口。
學校將緊緊抓住目前的大好機遇,立足西藏,服務西藏,不斷突出辦學特色,提高教學水平,努力提升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努力培養西藏現代化建設“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應用型人才,到2020年,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突出、西部先進、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大學,為建設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諧西藏、生態西藏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