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音樂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在幼兒教育情感發展、智能發展及社會發展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據有關音樂方面的研究表明,音樂能力與幼兒年齡是同步發展的,發展最寬的時期使3—5歲。這種音樂能力一般包括音樂感受能力、音樂理解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造能力。那么,我們幼兒教師如何抓住這個關鍵起,充分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呢?在多年的音樂教學中,我逐步積累了一點經驗,不防拿出來與大家共同商議。 一、巧妙的導入課題 要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首先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因此,每一節課的導入至關重要,下年,我把總結的幾點導入法介紹給大家。 1、利用故事導入課題 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聽故事,根據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將歌曲內容變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幼兒便對歌曲內容、意義有了較深的了解,進而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我在教歌表演《拔蘿卜》時,我利用人物圖片給幼兒將《拔蘿卜》的故事,幼兒很快記住了歌詞中的人物及出場次序,這為學習歌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利用情境表演導入課題。情境表演就是教師在室內設置一定的情境,由教師或幼兒表演情節,情境表演可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我在教歌表演《我為老人做些啥》時,我將小椅子擺成兩豎排成車形,招手讓幼兒趕快入座,我當司機把車開,邊開邊說“各位乘客請注意,前方到站,從后門下車,從前門上車”。“到站”后,做剎車動作。這時,我讓預先安排好的當老奶奶的幼兒上場。啟發幼兒說出該怎么做,這時的興致達到高潮,我便趁機導入課題。“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表演《我為老人做些啥》。” 3、利用體態語言導入課題。體態語言就是利用身體的姿勢或手勢代替語言來表達某事或某物。這樣可使 幼兒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例如:我在教歌表演《手指歌》時,我張開雙手抖動著從上方落下來,讓幼兒猜出我做的什么動作。(雨滴)我用一手在上一手在下成傘狀,讓幼兒猜出我做的什么動作(小傘)… …。然后導入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歌表演《手指歌》。” 4、利用直觀教具導入課題。直觀教具能激起幼兒躍躍欲試的情緒。例如:我在教打擊樂《大中國》時,我拿出演奏用的小鈴、圓舞板、鈴鼓、大鼓等,讓幼兒說出這些樂器的名字,并親自試試如何演奏,然后導入課題,“我們今天來上學習演奏這首《大中國》。”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有了一個好的教學開端,更重要的還要有一個好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通常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先讓幼兒欣賞歌曲。欣賞歌曲是學習歌曲的基礎,在欣賞過程中,幼兒不僅受到了樂樂藝術的感染和熏陶,而且對整個樂曲的結構、節奏有一個整體感知。 2、教師有表情的朗誦歌詞。為讓幼兒聽清楚每一句歌詞,在教唱之前,我總是先把歌詞朗誦一邊。記得小時候唱的歌,就有很多歌曲變了詞,原因是沒有聽清楚歌詞,聽到別人唱,就跟著唱,長大了才知道變了詞。我在教歌曲《小鳥落落》時,幼兒把“小鳥小鳥落落”唱成了“小鳥,小鳥喔喔”,其中有一個小朋友叫劉琦,我幫助她糾正了多次,他還是“喔喔”。由此看來唱歌之前的朗誦歌詞還是相當重要的。 3、老師拍節奏清唱歌曲。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歌曲的節奏特點,教師應唱著歌曲把節奏拍出來。重點、難點的節奏可讓幼兒單獨練習排一下。 4、教師彈琴教唱。邊彈邊唱邊教這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過程,教師應掌握熟練的彈唱技巧,眼睛注視著全班幼兒,表情應富有感染力,能帶動起全班幼兒學習積極性。 5、啟發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美妙動聽的樂曲,可以激發起幼兒的創作欲望,再加上教師的啟發誘導,幼兒會想出一些奇妙無比的動作。例如:我在教唱歌《太陽,您真勤勞》時,我都一時想不起該如何為歌曲編動作,因為這首歌曲比較柔和、抒情,唱的是對勤勞的太陽公公的敬佩之情以及太陽給予我們光明和溫暖的感激之情。于是我讓幼兒聽這音樂,充分發揮想象力編動作,沒想到,我班的劉尉竟然編出一個意想不到的舞蹈。開頭是這樣的,她一腿屈膝半蹲、一腿跪地,雙手上舉,仰頭向上,然后起身,雙手波浪翻滾動作… ….它表演的貼切、投入,贏得了全班小朋友熱烈的掌聲。接著一個一個地跟著她學起來。由此看來,當幼兒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發揮時,奇跡就會油然而生。 6、教師彈琴、幼兒表演唱。在我教唱的每一手歌曲中,都讓幼兒編上喜歡的動作。這樣的演唱,幼兒學的快、記得牢。由于每個幼兒變得動作不盡相同,做起來顯得比較亂,我總是讓幼兒選出精美的動作,串聯起來會變成歌曲動作,然后由教師彈琴,幼兒表演并唱著結束。 三、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為歌曲創編動作以成為音樂課的慣例,每次創編時,幼兒總是興致勃勃、情緒十分高潮。為了充分發揮幼兒的音樂創造力,我還經常激發幼兒為歌曲續編歌詞,如在教歌表演《扮家家》時,我讓幼兒把吃過的炒雞蛋、炒黃瓜、炒茄子等編成歌詞。在教歌表演《我會變》時,我啟發幼兒想象著把歌詞編成變成一片樹林、一群頑皮的小猴戲、一群可愛的小白兔等,并用動作表現出來。為歌曲續編新詞,更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 為詩歌配樂即興演唱,更是別有一番情趣。幼兒心地純真,想怎么唱,就怎么唱。有的幼兒用熟悉的音樂演唱詩歌,每演唱一首詩歌,班內就會爆發出一陣開心大笑。我把這節課安排在周五下午,命名為“開心一刻”。 四、將音樂教學滲透在各個領域教學之中 1、將音樂教學滲透在語言教學中 在語言教學中有很多的故事、詩歌、繞口令等。在教幼兒學習時,如果采用配樂講故事、配樂是朗誦,會使幼兒置身于優美的藝術境界中,促其神經興奮加強,學的更快,記得更牢。 2、將音樂教學滲透在美術教學中 音樂與美術都屬于藝術教育。二者教學內容不同,但好的音樂作品和美術作品都可使人的思想得到陶冶、神經得到升華。況且二者相互滲透,優美的音樂可使人想象到美的景物。反之,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也會使人頓生音樂之感,甚至放聲大唱。因而在美術教學中,我經常利用音樂加以誘導,使其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例如:我在繪畫《愛心彩虹》時,我先放音樂讓幼兒欣賞,讓幼兒說出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畫出對老人的關愛與體貼之情。 3、將音樂教學滲透在健康教學中 在做健康游戲時,讓幼兒機械的做動作,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如果放上優美的音樂會提高幼兒的興奮性,上課效果更佳。如健康課上準備動作,放上音樂,讓幼兒輕松愉快的活動一下全身各個關節。游戲過程中適當時機放上音樂,會增強游戲的娛樂性,鍛煉的效果倍增。最后讓幼兒在輕輕、悠悠的樂曲聲中做整理的動作結束,幼兒會對這節課回憶無窮。 4、將音樂教學滲透在科學教學之中 科學中的數學教育具有抽象性、邏輯性、辯證性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單純的說教,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用上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來吸引幼兒學習。如果有時將音樂與數學教學相結合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9的組成》時,我利用《數數歌》變了一下歌詞教起來。在的過程中,歌曲中的數字可隨意調換,讓孩子音樂聲中愉快、輕松的得到了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