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什么工作,來我們展臺了解一下吧。”3月1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的人才招聘會現場,中國青年報記者剛到會場門口,就被一些守候在門口的企業工作人員誤認作是前來找工作的應聘者,積極地向記者介紹起企業的薪資待遇等情況。
此次新春農展人才招聘會由北京長安人才服務中心舉辦,是今年新春北京首場招聘會。招聘會針對的是北京市應屆畢業生和往屆畢業生,會期是2月28日和3月1日兩天。“來招聘會的應聘者今年只有2000多人,用人單位只有160家,求職人數和用人單位都是最少的一年。”舉辦這次招聘會的時姓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新春農展人才招聘會始自1997年,每年都會舉辦,最多的時候有400多家招聘企業,5萬多名求職者,但近年來人數開始逐漸下滑。究其原因,時姓負責人認為,一方面是受網絡招聘平臺影響,很多應聘者選擇在網上找工作;另一方面,這是一次綜合性的招聘會,還有很多專場招聘會和北京市人才服務中心舉辦的研究生招聘會,這些招聘會或許能夠解決北京戶口,吸引更多應屆畢業生前往。
3月1日,招聘會已經臨近尾聲,大部分企業已經撤展,十來家企業因為沒有“吃飽”成為會場“釘子戶”。中益云端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堅持最后走的企業之一。這家公司兩天里一共只接收了78份簡歷,經過篩選后,能進入初試的只有53人。
“第一天只有40多位應聘者,第二天更少,只有30多人。”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原本以為會場是人山人海,這兩天給她的感受卻是用人單位的人好像比前來求職的人都多。這家企業在北京市另一個地點舉辦的招聘會上也才收到了9份簡歷。
“進入初試的50多位應聘者已經是放寬了條件的。”這位企業負責人說,今年這場招聘會的求職者素質不是很理想,而且用人企業私下交流時都感受到了用人荒。一些急于用人的企業甚至在會場門口“搶人”。
事實上,用人荒只出現在個別的技術崗位。以中益云端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為例,這家企業今年計劃招聘IT技術經理1人,營銷人員多人,專職司機1人。但從收上來的簡歷看,應聘IT經理的只有4個人,而專職司機都有20多人。
這樣的尷尬在該企業看來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企業需要有工作經驗的人,需要應聘者能馬上擔 負起職責,而很多應聘者是剛走出學校大門的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另一方面,高技術領域人才相對來說更傾向大企業,中小型科技公司的待遇很難吸引人才,與此同時,大量沒有高技術技能的求職者不能被用人單位消化。這樣一來,便形成了求職人數多,但企業又抱怨缺人的怪狀。
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也是會場的“釘子戶”。盡管相鄰的展臺已經人去臺空,但該企業仍然留了3位工作人員接待前來咨詢的求職者。這家知名食品企業也面臨著招工難。兩天下來,該公司一共收到了100多份簡歷,盡管人數不少,但由于應屆生較多,占了總人數的一半,所以公司將來要對新人“回爐”,進行崗前培訓。
在這家企業看來,招聘會求職人員以學生為主,但“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需求存在銜接不暢的問題,很多學生畢業后還需要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來適應職場,所以很多企業選擇要人的時候,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
在北京讀研究生的小田,逛了兩天招聘會,卻并沒有找到心儀的企業,最終他無奈給一家保險公司投了簡歷。小田學的是醫藥專業,并不懂營銷,壓根兒就沒想去保險公司,是保險公司的人硬拽著他,說保險公司現在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金融行業,月薪能有好幾萬元,只要是專科以上,素質好,不管學什么專業都可以干。
小田說,招聘會上的160家招聘單位全是中小企業,沒有事業單位,而很多應屆生想找到能解決北京戶口的單位,所以這次招聘會對那些學歷高、預期高的應屆畢業生沒有吸引力,來的人自然不多。“如果不是保險公司薪資高,我也不會去投簡歷。”小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