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長假將至,在外求學、工作的子女們都會選擇回家和父母團聚。那么問題來了:多數(shù)網(wǎng)友反映,七天長假和父母朝夕相處,第一天溫馨和睦,第二天開始麻木,第三天怨憤氣鼓,第四天想著跑路,巴不得假期快快結束。
假期和父母團聚,怎樣才能和平相處?今年21歲大四學生楊琳想出一個妙招—上周放假回到家第二天,她就在臥室門上貼出一篇《假期作息告父母書》,七條規(guī)則既針對父母,也約束自己。小楊說,這都是總結以前教訓得來的經(jīng)驗,“先說斷后不亂”。不過,小楊明顯感覺,《告父母書》貼出來后兩天,家里變得異常沉默。父母既沒認可也沒反對,閑談之間也只字未提,讓小楊既納悶又好奇。
防吵架,女兒門上貼告示
小楊家住合川區(qū)小橋路81號A棟5-1,是家中獨女。
“我就想好好放假休息一下,但每次假期都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打破。”小楊說,父母早上8點前就要出門上班,7點多就會拉她起來吃早餐!坝袝r我把門反鎖了,我媽還一直不停地敲,煩透了!毙钫f,為此她和媽媽吵了不下三次架,每吵一次媽媽都說再也不管了,但過不了多久就會清晨來敲她房門。因此,把“早上九點鐘前請勿打擾”列為《告父母書》第一條,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有懶覺的假期。
小楊《告父母書》其他6條分別為:下樓買東西請至少提前半小時通知;臥室清潔每周至少一次,且由我自行處理;進屋請先敲門,且尊重我的隱私;不要拿我和別的小孩比,我已經(jīng)長大了;家里要來什么人提前一天告知;不要打聽我的情感事,也不要給我介紹。
小楊說,這張《告父母書》在學校就想好了,每一條都是針對和父母曾發(fā)生過矛盾的事情,父母生氣自己也傷心,因此提前表明態(tài)度,好讓假期過得更輕松;由于張貼前覺得自己語氣有點重,怕再次引發(fā)家庭沖突,小楊又在某些條款后加上備注,還畫了微笑表情和桃心。例如第一條“請勿打擾”,后面用鉛筆在括弧里寫著“我也保證晚上12點之前睡覺”。最后關于情感的那條,寫著“如果到了那一天我一定會帶回來的”。
撕不撕?父母意見起分歧
小楊母親譚女士43歲,是新世紀百貨超市合川濱江路店員工。她告訴記者,女兒貼出告示第一時間她就看到了。“她不懂事,我看到第一眼就想給她撕了,但她爸爸提議暫時先別撕!弊T女士說,關于女兒門上這張告示的去留,夫妻倆這兩天都在商討。
“我們小時候都要幫父母分擔家務,哪里有他們現(xiàn)在這么清閑!弊T女士承認,以前在女兒的習慣問題上和她吵了不少架,以至家人讓她畢業(yè)后在身邊找工作,女兒則死都要呆在主城,離他們遠遠的。
小楊父親說,女兒早上睡到很晚才起,晚上又看電視到很晚才睡,白天家里有啥事一點也幫不上忙。去年,因為她媽媽喊她下樓買醬油,喊了幾次都沒動,母女倆又吵了一架。他沒有同意第一時間撕掉告示,是認為其中不是完全沒道理,但對女兒做法并不贊同,會單獨找時間和她談。 重慶晚報記者 徐若婕
子女不應強行告知
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表示,生活習慣和節(jié)奏都不同的兩代人,如何在回家過節(jié)間隙將親情和自我都兼顧,的確需要技巧。文中小楊父親屬于文明禮儀型家長,理性并懂得尊重。對此,提前溝通,先說斷后不亂比較奏效。小楊應該直接同父母溝通,并且注意技巧,不應如此強行告知。
《假期作息告父母書》
1、早上九點鐘前請勿打擾(我也保證晚上12點之前睡覺)
2、下樓買東西請至少提前半小時通知
3、臥室清潔每周至少一次,且由我自行處理
4、進屋請先敲門,且尊重我的隱私
5、不要拿我和別的小孩比,我已經(jīng)長大了
6、家里要來什么人提前一天告知
7、不要打聽我的情感事,也不要給我介紹(如果到了那一天我一定會帶回來的)
五成家庭難免矛盾
本報隨機調(diào)查了143名讀者,其中78人表示假期曾與父母發(fā)生矛盾,占總數(shù)的54.5%。至于矛盾起因,32人是因為婚戀狀況,占41%;29人是因為對個人空間的尊重和生活習慣等問題,占37.2%;9人是因為經(jīng)濟收入問題,占11.5%。
@不見不亂:有年春節(jié)放假七天,家人安排了九個相親人選,嚇得我屋都沒回!天天躲在表妹屋頭給她補外語。
@KK:假期幾天忍過了就算了,好歹老人家也是一片好心。
@麻啾啾啾DMQ:假期與父母愉快相處三大法寶—早起、干活、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