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名復旦人是光榮的,是值得驕傲的。我沒有什么可以獻禮,但帶來一片心,一顆要與復旦人打成一片的心,一顆與大家心連心的決心。只要我們同心同德,我們就能把復旦的事情辦好。”10月24日下午,復旦大學新任“掌門人”許寧生面對臺下師生,發表了他的“新人”感言。當天,楊玉良宣布卸任復旦大學校長,由前中山大學校長許寧生接棒。
今年57歲的許寧生曾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于中山大學物理系的他,曾在英國阿斯頓大學主攻微納電子研究。1996年,許寧生回母校任職,他帶隊創建了中大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并在2009年當選中科院院士。從教授、研究所所長到副校長一路走來,2010年,許寧生出任中山大學校長。
“許寧生是世界一流的教授,他的實驗室絕對是一個世界性的實驗室。”諾獎獲得者丁肇中曾公開表示。在中山大學學子眼中,這位中山大學自己培養的校長不僅學術一流,人格也極具魅力。今年6月的畢業季上,許寧生一連參加16場畢業禮,與13838名本科生、5419名碩士生和1092名博士生一一握手,并大度接受學生們的猜拳、熊抱等“嬉戲”。
“低調務實,創新開放。”在復旦大學的首次亮相,許寧生給師生留下了這樣的第一印象。“作為一名新人,我還沒有資格講辦學新思路。我想,每個學校都要不斷追求卓越,我們學校接下來如何做好這件事情,需要調研、討論并達成共識,我愿意與大家一起,不斷研究新形勢、新情況,提出新想法,不斷去探索與實踐。”當天的見面會上,許寧生如是說。言語中透出一如既往的坦誠和謙虛。
“‘用心’當好一名復旦人”“鞠躬盡瘁為復旦”“按照規律辦學,做好繼承與發展”,許寧生交出了他的三點想法。事實上,對于學術的強調,對于辦學規律的重視,許寧生多年一以貫之。
履新中大校長后,許寧生就提出“人心向學”的口號,重點進行本科教學改革。許寧生把“學”解讀為教學、學生和學術,他直言:“大學不在‘學’字上下功夫,將丟失其存在的意義!”
在許寧生看來,教師固然要做好學術研究,但不能因此就把研究放在比教學更高的位置。學校應當改革管理體制,讓教師既能做好研究,也能重視并投入更多精力培養學生。這才是實質性地解決學生最關心的學習條件問題。
“學生就是大學的品牌。”許寧生說。在中山大學,他力推強化本科生教育,將經費、人力和指標評估等向本科生培養傾斜。他還提出:“要給本科生增負而不是減負。”“增負”的方式,就是繼續推進通識教育。一系列務實舉措,令人們對這位校長執掌復旦后的工作倍加期待。
“作為我的工作的起點,一是要尊重我們學校自身的發展規律,尊重她的文化傳統,尊重在座各位和廣大師生員工的共同選擇。二是要繼承與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多年來的發展成果要繼承,黨代會、教代會做出的重大決策要堅持,而要在繼承中做好發展,重點是要抓住新的重大機遇開拓創新。”許寧生說,“當前我們的任務除了弘揚復旦優良傳統,還要把復旦建設成為風清氣正、按現代大學制度辦事、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我將和大家一起鞠躬盡瘁,為之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