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抬頭就可以仰望到星滿蒼穹;如果各種礦石品種觸手可及;如果珍藏了數十年的珍稀物種標本就在眼前;如果可以親手用3D打印將自己的設計創作變為現實;如果一所學校歷經一百四十年余年風雨而其精神“歷久彌新”;如果漫步校園一股親切的溫暖隨處不在……那會是學生多難得的幸福。那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如果”,是給初入北京匯文中學校園的記者撲面而來的感受。開學前夕,北京匯文中學校長陳維嘉在接受新華教育采訪時講述了匯文傳承和創新的故事。
傳承:“全人教育”理念積淀九十載 促學生全面發展
自1871年建校至今,匯文中學已書寫下144年的歷史, “春風化雨,培育棟梁,百年樹人世代傳揚!校訓‘智、仁、勇’,要牢記永發揚。匯文桃李滿天下,看百花吐芬芳。弘揚我‘全人教育’為祖國爭榮光。”這是一代又一代匯文學子傳唱的校歌。聞名中外的科學家、人文學者,如梁思成、孟昭英、啟功、賈蘭坡、林同炎、王大珩、謝家麟、李學勤、王忠誠、孫燕、王德民等,老一輩革命家,如彭雪楓、張學思、張克俠、鄧力群等都曾在匯文中學度過他們的中學時代。陳維嘉校長介紹,時至今日,許多耄耋之年的老校友和剛剛走出中學校門的青年學子,每當回憶起學校教育給予他們的健康體魄,豐富學識和大氣包容、自律自強的優秀人格品質,都有一種由衷的自豪,神采飛揚。
回首自己在匯文的工作經歷,陳維嘉校長微笑著道出,“研讀匯文辦學歷程,最值得我們回味和給我們啟迪的是‘全人教育’的辦學理念,銘記心底的‘智、仁、勇’校訓。”
陳維嘉校長介紹了“全人教育”理念在匯文的發展歷程。1926年3月,匯文中學第九任校長高鳳山先生就職后,明確提出“全人教育”辦學理念,其基本內涵是“增進身體健康,涵養審美情感,培植職業知能,預備升學基礎,練習善用閑暇,學做良好公民,養成高尚品格”。將中等教育階段的著眼點放在身心健康、審美素養、社會適應能力、學業發展基礎、自我管理能力、公民意識以及品德修養上。“全人教育”辦學理念,無論是其內容涵蓋的廣度和深度上,還是在著眼點的獨到與準確上,在當時的中國都具有先進性。此后,這一辦學宗旨在匯文中學發展過程中不斷得到升華,成為學校辦學理念,一以貫之。
新時期,匯文中學繼續堅守這一辦學理念,把握“全人教育”精髓,在繼承的基礎上,從時代發展和需求出發,逐步豐富和實踐“全人教育”的內涵,強調真、善、美教育,提出從“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品格高尚,守法遵規;好學上進,學有所長;涵養審美,善用閑暇;愛好科學,敢為人先;開闊視野,學會合作”等方面著力培養學生。
陳維嘉興致勃勃地給記者介紹說,“144年的辦學歷史留給匯文豐富的文化遺產,給予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以深刻的啟示。”歷史上的匯文在實踐“全人教育”辦學理念過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獨特的育人模式。其特點表現在:其一,暢通的升學通道。在相當長一個歷史時期內,由于實行嚴格的學分制和升留級制度,學生可以免試由匯文小學升入匯文初中,進而升入匯文高中。由于教學質量高和歷史淵源關系,匯文高中畢業生學業成績合格,操行成績在中等以上者,可由本校請求燕京、齊魯、東吳三所大學直接收錄,無需考試。其二,獨特的課程體系。在學業方向設置上,上世紀20、30年代的匯文中學根據社會的需求及其學生個人家庭經濟狀況、學業能力、興趣等,設置理科、文科、商科和教育四科。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包括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藝術和體育。選修課各有特色且學術性強,還有大量的培養學生興趣特長的活動課。學校課程設置注重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求。其三,愛國、民主的校園文化。愛國、民主、包容、融合是匯文學校文化最顯著的特點,以為國家、為社會服務為己任,尊重、賞識學生,師生平等交流充分體現在日常教育教學上。其四,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注重建設與學校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緊密相關的教師隊伍,力求教師職員隊伍層次分明,結構合理,來源較為廣泛,相當部分的教職員同時供職于中學和大學。
發揚: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與環境 鼓勵學生學有所長
匯文的校園里鮮有標語條幅,卻有池水潺潺,學生們養的大鵝,小羊,蔓藤上掛著的葫蘆、絲瓜,隨著艷陽閃耀的向日葵都在用他們自己的歡愉迎接新學期和新朋友。
陳維嘉校長說:他很贊同匯文學生在畢業典禮上說過的這樣一段話“設想一下如果自己離開校園了,提起匯文,除了想到親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們,還會回憶起匯文那特有的‘人情味兒’。貓、羊、魚、鴨,匯文處處散發著生命幸福的味道,置身于這樣的校園,我們放松、愉悅,看世界的眼光也一定會柔和。我敢說,匯文人都是熱愛生命的,他們熱愛生命的美好,也熱愛生命的不完美,并且有足夠的熱情去改變它。”
陳維嘉校長認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土壤,校園環境建設體現了一個學校的文化,是教育學生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教育不是在加工一個會考試的機器,而是在培養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更容易熱愛自然、親近和融入社會的人。
學校若單純地用分數來衡量一個學生,是有失公允的。學校應該為學生長遠的發展去考慮,要鼓勵學生學有所長,要為學生發展興趣愛好創造條件,營造良好氛圍。陳維嘉校長一邊領著記者參觀教學場所,一邊述說著一個個成功學生的案例,暢談著未來發展的構想。
記者看到匯文中學實驗樓里的圖書館頗有中國古典文化特色,通用技術室可為學生提供設計、加工(機加工、木加工、三D打印)等基礎設施,進入天體、資源與環境室,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超大的立體圖畫,一件件礦物標本,一臺臺土壤水文分析儀器讓人目不暇接,走廊里的生物標本展、資源與環境影像圖示、偌大的體育場館等都為匯文的學生提供著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寬容的學習氛圍,這都為匯文中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課程:凸顯學校特色 未來選課分班不唯分數唯興趣
一所學校的品質蘊含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具象到學生中,課程建設是其重要的方面。陳維嘉校長介紹說,“進一步完善課程方案,從教育部總體目標出發,學校應積極探索落實改革方略的舉措。課程建設是落實教育部改革總體目標,貫徹學校‘全人教育’理念,實現‘育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學校要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課程方案,改進管理模式、教學模式,推進適應國家總體改革目標的‘走班選課制’,‘匯文學堂’等教育教學改革舉措。在現有基礎上,從學校實際出發努力完善、實踐‘橫縱結合五方向’的自主課程體系。”
未來,從興趣出發分班選課將是一種新嘗試,匯文一方面會根據教育部要求完成必修課程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會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大致從工科、理科、社會科學、語言類、藝術體育方向開設選修課,并以此作為分班的主要依據。(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頒布后,匯文會做具體的方案和調整。)
在建立新的課程體系的同時。實現校區和學區范圍內的深度聯盟,繼續探索縱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途徑。并在校區和學區范圍內加強與小學、中學和高中不同學段之間的溝通,完善縱向育人模式。
嘗試深度聯盟學校之間管理體制創新,謀劃一個法人,多個辦學實體;嘗試深度聯盟學校不同學段之間課程有機結合;嘗試深度聯盟學校管理干部和教師交流與合作;嘗試深度聯盟學校同學段學生之間共同學習與交流。
教師:寬容平等 耐心等待孩子進步
匯文的老師很和藹,校長對老師、老師對學生、教師之間甚至是學校的校工,深深的感受是“平視”。人與人之間帶著對彼此的尊重和溫暖的微笑。陳維嘉校長感觸頗深,“愛國愛校、治學嚴謹、民主自律,文化包容、合作開放”是匯文中學1871年建校以來逐步形成的學校價值理念和文化,這需要堅守和豐富。多年來,匯文“開放、寬容、包容”的文化氛圍影響了無數學生。
匯文中學要求教職工要始終牢記教育的歷史使命,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者和輔導者。愛學生是教職工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愛學生首先要學會和諧和寬容。堅持思想和智慧引領學生;用敬業和勤奮示范學生;用知識和技能充實學生;用和諧和寬容關愛學生。這些應當成為匯文中學教職工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真正的教育是直至心靈的,陳維嘉校長講述了匯文對“愛學生”的理解。愛一個學生表現在,對生命的尊重與人格的平等;無條件信任;真誠的希望;發自內心的愛;始終如一的公正;對錯誤和歧見的寬容;對學生進步的耐心等待;對學生處境的同情和理解;有教育意義的班級民主管理;對獨特個性的尊重和健康個性的引導。
漫步校園,鳥鳴陣陣、綠樹成蔭,校長侃侃而談,匯文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留給他們許多寶貴財富,在這樣一所學校工作和學習也許是每位師生的幸事。[責任編輯: 王琦 ]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