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落腳點是釋放學校辦學活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強調管辦評分離,也應追求管辦評合力,大力構建學校主體、行政推動、社會參與的新型辦學關系。
現代學校治理的核心思想應是開放,開放辦學才能讓學校充滿生機活力,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教育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強調管辦評分離,也應追求管辦評合力,大力構建學校主體、行政推動、社會參與的新型辦學關系。
開放辦學旨在借梯登高、優質發展
學校教育的發展受環境資源、資金設施、專業師資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要加快發展,必須集聚各方力量,借梯登高。現階段,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趨勢,但教育資源的供給總量和結構與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的教育與社會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滿足百姓教育需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必須高揚改革主旋律,敞開胸懷,讓學校教育更緊密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之中。
一個開放的體系才是一個富有活力的體系,開放辦學就是要打開學校的“門”,推倒學校的“墻”,吸引更多資源參與學校治理,為學生成長提供更為真實和生態的環境,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和諧發展。
開放辦學貴在機制創新、特色發展
寸有所長,不同學校各有優勢,不能孤軍奮戰,應增強校際合作,打“組合拳”。以創新為動力,因校制宜,尋找適合學校實際的發展路子,全面推動辦學模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師資培養機制創新、學業評價機制創新。
企業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充分發揮企業的教育功能是現代學校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我們要高度重視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在生產先進、環境安全、適宜學生動手操作的企業開辟“第二課堂”;要高度重視職校的校企合作,增強產業專業“吻合度”,開好新興產業專業,縮短新技術進課堂周期,為產業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要充分利用職業學校資源優勢,支持企業職工學校建設,促進企業人才培育。
上虞這幾年通過深入實施“校際合作拓展工程”“校企合作提質工程”,開展“百名教師下企業”“百名技師進校園”活動,在企業組建職校“教學工廠”,深入實施“現代學徒制”,使辦學機制不斷優化、辦學活力不斷提升。
以地方文化豐富校園文化,培育學校辦學特色,上虞大力推進教育鄉土化,重視挖掘地方文化,開展課題實驗,推進人文教育。目前,上虞60%以上的學校成為各級特色學校,孝德教育、鄉賢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區域育人特色。
開放辦學重在區域聯動、合力發展
任何學校都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階段、教育鏈中的一個環節,有從學前到大學的接力,有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互補,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相互影響。為此,應加強各個學段與各類教育的聯動發展,幼小中教育與普職教育縱橫“雙向銜接”,學校與學校之間“雙向聯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雙手齊抓”,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雙管齊下”,職校與企業“雙向互動”,著力實現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形成一體化、互動式的良好發展格局。
大力推動“家校合育擴面”和“社區學校共建”,促進學校教育向社會有效延伸。上虞這幾年借鑒經濟發展模式,大膽開展園區實驗,把地域相連、文化相近、人緣相親的學校組成科普教育、農科教育、藝術教育、勞技教育、傳統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實驗園區,每個園區都有一個明確的特色元素,園區內的所有學校都參與實踐和研究,實行園區聯動、多向拓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扎實推進區域教育合作,大大激發了農村學校的積極性,加快了學校發展。借助學校各自的區域優勢,積極爭取社會力量支持,全區扶貧助學、獎教獎學基金50多個,教育基金總額2.2億元,確保學生“不因貧困而失學”。
實踐表明,開放辦學,構建學校主體、行政推動、社會參與的新型辦學體制,必將釋放學校的辦學活力,滿足人民群眾有更好教育的愿望。(章兆鈞 作者系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教育體育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