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大學附中,北京市重點中學,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試點校、田徑試點校),是北京市校園環境示范校,正在建設中的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受教育部委托試辦面向全國招生的高中理科試驗班和初高中馬約翰體育班,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辦高中美術班,在全國有廣泛影響。清華附中校園占地120畝,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藏書10萬余冊)、宿舍樓、標準塑膠田徑運動場及各種球類運動場地;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計算機、語音、地理、音樂、美術、勞技等專用教室,所有計算機均聯入清華大學并進入國際互聯網。
學校設施清華附中有著先進的教育設備、設施,為學校先進的教育提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校園網千兆接入中國教育網,學校辦公電腦300余臺,學生機房電腦300多臺,所有電腦均百兆接入校園網;學校共有多媒體教室100余間,充分保證了現代化的教學活動;另外學校還有實驗室:生物:4間、物理:7間、化學5間、藝術教室: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這些教育場所和設施將為清華附中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清華附中位于美麗的清華園,西臨著名的圓明園,環境優雅、寧靜,文化氣氛濃厚,校園廣78800平方米,校園綠化1200平方米,生活設施齊全,可使學生時刻感受到強烈的大學氛圍。清華附中的各項工作得到清華大學的重視和支持,大學經常派教授專家來我校講課,大學的實驗室、教學設備、圖書館和游泳池為我校學生服務。學校共有教室89間,美術教室10間、舞蹈教室1間、音樂教室4間,生物實驗室4間、物理實驗室7間、化學實驗室5間。我校一半以上學生為住宿生,使學生得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自立、自理和公共交往的能力
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160名教師中,有特級教師22人;高級教師88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10人;海淀區學科、班主任帶頭人39人。外籍教師數十人。以此為核心,大批中、青年教師已成為各科教學骨干,在全國、北京市、海淀區各項教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聘有外籍教師,為提高學生外語學習的水平和開闊眼界創造了條件。
清華附中在九十五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思想和豐碩的教育成果,形成了三個鮮明的辦學特色:
“一條龍”育人: 在清華大學領導下,積極進行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清華二附中、清華附小)“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的研究與試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探索大中小學銜接培養高素質、有特色、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
實施“名師工程”:發揮清華大學等高校著名專家、教授的教育優勢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學者教師群”,提高學校辦學層次。
開放式辦學:適應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之路,加強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博采眾家之長,達到世界水準。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清華附中的校訓。“理想遠大、品德高尚、全面發展、學有所長”是清華附中的培養目標。“團結、進取、樸實、奉獻”是清華附中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是清華附中的學風。
清華附中在九十七年的發展歷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辦學思想。學校堅持素質教育,落實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努力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氛圍和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育人體系。學校重視學生科技和文體活動,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有學生科技協會、天文學會、文學社等學術團體,清華附中金帆民樂團、舞蹈隊、合唱團等文藝社團和足球、籃球、乒乓球、游泳、田徑等體育團體。
清華附中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以下特點:重視德育,堅持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高一軍訓、高二農訓、高三集中思想教育,已形成德育的傳統和特色;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上提倡“少、精、嚴、活”的原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學校重視加強教育科學的研究,積極探索中學教育教學規律;發揮背靠清華大學的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形成了學校特有的教育教學風格。
“一條龍”育人
在清華大學領導下,積極進行附屬學校(清華附中、清華二附中、清華附小)“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的研究與試驗,在德、智、體、美等方面探索大中小學銜接培養高素質、有特色、創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
新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早在60年代,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就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80年代,為探索理科拔尖人才和優秀田徑后備體育人才的培養途徑,受國家教委委托,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試辦了“高中理科試驗班”和“馬約翰體育班”(簡稱馬班)。98年開始,清華大學附屬學校“一條龍”整體教育改革實驗計劃開始啟動,清華大學和清華附中又開始在高中生中試辦“大學預科班”。“高中理科試驗班”、“馬約翰體育班”和“大學預科班”充分利用清華大學師資、實驗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優勢,進行大中學銜接培養。多種培養模式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均收到了明顯的育人效果,各類優秀學生、理科、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大量涌現,為清華、北大輸送了大批優秀后備人才。
名師工程
發揮清華大學等高校著名專家、教授的教育優勢和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育人特色,形成高水平“學者教師群”,提高學校辦學層次。歷史上許多著名科學家曾在我校任教。
開放式辦學
適應二十一世紀發展需要,走國際化、開放式辦學之路,加強對外文化教育交流,博采眾家之長,達到世界水準。改革開放以來,我校采取多種形式擴大對外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與美國、日本、法國、新西蘭和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所中學建立了友好關系。
國際部
清華附中國際部隸屬于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已于2009年秋季正式啟動。清華附中國際部坐落于北京傳統的教育中心,采取合作教育模式,致力于為在華的外籍中小學生提供符合西方教育哲學和實踐的教育模式,同時重視中西文化的滲透融合,為他們進入大學做更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