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出效益,團結是團隊的基礎,團結是力量的源泉,團結是班子建設的永恒主題,團結是一個企業領導班子凝聚力和戰斗力的象征,是一個領導班子良好的整體形象的標志。一個優秀的企業,強調的是團隊的精誠團結。對任何一種組織,只有親密無間的團結,才能使組織效率最大化,才會創造出無窮的力量。
要做好各方面的溝通,說服別人理解自己,影響別人跟隨自己,團結大家戰勝困難,完成任務。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有希望。一個團隊就像一艘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每個人和團隊都是一種生死與共的關系,團隊如果在風浪中傾倒,所有的成員都會受損失,因為他們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人心齊,泰山移”這個樸實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只有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我們的任務就能勝利完成。
麥當勞快餐連鎖店的創始人雷.克勞克曾說過“一個團隊的力量永遠大于一個人的力量。”現代企業專業化越來越細,一個人完成全盤的工作已經在效率和質量上不再有大的吸引力,甚至有些事情單純依靠發揮個一個人的力量是絕對完不成的。有一副很有意思的圖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被拴在一起的毛驢,它們的旁邊各自有一堆草。剛開始的時候,它們拼命的向自己的方向努力吃草,但是繩子不夠長,這兩只毛驢誰都不能夠到自己身邊的草堆。在經過一番較量之后,它們終于明白,假如一直這樣爭執下去的話,它們之間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吃到草,結果是它倆都得餓死。
考慮清楚結果的兩頭驢子決定合作,它們先一起走到一邊將草吃完,然后又吃完另外的一堆,這樣兩只驢子通過合作各自填飽了自己的肚子。團隊的力量,團隊之間如果用合作來代替各自為戰,這個團隊的力量就遠遠地超過各自的力量所能企及的,這就是著名的團結定律,也被稱為:一加一大于二定律。
一個團隊就是一個整體,可以是松散的,如一盤散沙,甚至是互相排斥,斗狠,關系緊張,團隊分裂,組成派別。有的是團結有序,合作共贏,有團隊意識,理解包容,甚至有的是兄弟文化,我們講的團隊文化需要的正面文化,團隊能夠體現基本的價值觀和正確的導向,知道榮辱,有凝聚力。團隊的關系是和諧的。在工作中能夠肝膽相照,在生活中能夠互相取暖。
當然可能是有些理想化,但是對與團隊文化的感恩、互助、協作、上進的正面文化,必須有銷售領導進行引導和推進,在實際工作生活中身體力行的推進下來。例如:某同事生病住院,公司領導帶頭帶團隊看望,捐款,問候等。讓團隊成員能夠感受到溫暖,以來團隊。試想出現這樣的情況,團隊領導都不聞不問,整天和團隊談團隊精神和文化,會有人信賴,會營造出真文化嗎?所以團隊文化的建立,需要主管領導的引導和推進,身體力行的實踐和帶動你的團隊往好的文化路子上走。
筆者經常在一些講師的視頻上看到這樣論述自信的話:“自信就是一定要相信自己”、“告訴自己你最棒!你就會成為最棒!”、“你覺得自己能行,你就一定能行;你覺得自己不行,你就真的不行!”、“要永遠相信:你是最好的!”、“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成功,你就會成功”……等等。乍一聽,這些話很有煽動力。在特定的情況下,它們確實可以鼓動起我們的信心。但是,我認為這并不是真正的自信。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自信呢?天天喊"我能比別人更好"和"我最捧",可不是真正的自信。自信建立在恰當定位、揚長避短的基礎之上,并成為了做最好的自己的信念和信仰。領導者自信是怎樣煉成的:
――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做自己喜歡的人和事;
――讓積極開放的心態支配;
――讓自信也成為一種習慣;
——相信生活垂青于自信者;
——要勇于面對自己的恐懼,承受恐懼;
——只允許那些積極的想法在腦海中存在。
自信也是一個團隊必要的因素,自信是一種心理因素。自信是戰勝挫折、贏得機遇的前提,也是切實的方法。自信的人首先忠誠于自己的信念,這種信念融入你的言行、舉止,讓你的舉手投足都在輔助你的語言所表達的信息,因而讓人們相信你的能力和人格。作為一個領導者,自信心是戰勝工作中的困難,力排干擾,把握時局,打開局面,果斷決策和樹立領導威望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優勢。
自信是戰勝挫折、贏得機遇的前提,也是切實的方法。相信自己,相信明天。今天不自信沒關系,相信通過努力,明天會自信起來,就像食指的《相信未來一樣》。相信未來不是靜坐等待,而是積極奮斗去達成想要的未來。“不是由于有些事情難以做到,我們才失去了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所以有些事情才顯得難以做到。”
有了自信心,才能以最佳心態開展工作、履行職責;有了自信心,才能以飽滿熱情開創事業、完成使命。運動員在賽場比賽,要爭得第一,爭得一流,不可沒有自信;求職者在人才市場應聘,要技壓群芳,求得賞識,不可沒有自信。一名領導干部,無論是作競職演講,還是就職表態,必須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狀態,以堅定的口氣、熱情的態度、積極的表現來贏得上級和群眾的支持,那么自信是第一不可少的。
在企業管理中,善于與人溝通的人,一定是善于團結伙伴的人;不善于與人溝通的人,也一定是不善于與人合作的人。善于與人溝通的管理者,能用誠意換取下屬的支持與信任,即使管理過于嚴厲,下屬也會諒解而認真地執行;不善于與人溝通的管理者,即使命令再三,下屬也不愿接受,其結果必然怠慢工作。這樣的團隊領導肯定難成大氣候,難有大作為。
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但在人和人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曲線,有些話就是不能直接說,這就是職場溝通的潛規則。有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句話:企業80%的矛盾和誤會都來自于溝通不暢。一家企業的發展20%靠戰略,80%靠執行,執行的80%在于充分的溝通,而企業80%的矛盾和誤會也基本都來自于溝通不暢。怎樣做才能達到一個充分的溝通效果?
比如,你看“悟”字,豎心旁,五個口,那你就經常跟人溝通嘛,用心跟五個人交流,這五個人也用心跟你交流。如果你能找到五個跟你用心溝通的朋友,那你這一輩子真的就能悟到道了。了解對方想聽和不想聽的、喜歡和不喜歡的,以及對方的擔心、顧慮等,如此便打開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高品質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溝通從心開始。溝通能力是評價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
在團隊管理中,溝通就好比人的血脈,在生活中也同樣重要。假如溝通不暢,就像血管栓塞,最后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要學會溝通,掌握溝通的途徑,因為它不只是語言,還包括動作、姿態、眼神、表情等。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我來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都會有很大的作用,讓你工作開心、事業有成。在當今企業中,管理者良好的溝通能力已經成為激發組織智慧和活力的關鍵因素,甚至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
最后,譚小芳老師提醒各位企業管理者注意——企業在管理團隊和提升團隊第凝聚力的實施過程中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這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動態過程,受點非議是正常的,我們不要過于擔心,每個員工心中都有一桿稱,我們要相信員工,學會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激勵機制。績效管理體系的制定也同樣是動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通過不斷地改進、創新,不斷發展完善最終趨于完美,真實反映被考核者的工作情況,成為被考核者的“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