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說話。怎樣提升自己的說話技巧,怎樣通過說話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怎樣讓自己在不同的場合說出合適的話來,怎樣讓自己能夠跟不同的人都很好地打交道等等,已經越來越多成為當代人考慮的問題。說話能力的高低絕對可以決定一個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和快慢。本書從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動事例,精辟論述了說話說得恰到好處的方法,幫助你掌握說話訣竅,早日獲得成功。
我們中國人不習慣贊美別人,把對別人的贊美埋在心底,總是通過批評別人來“幫助別人成長”,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贊美比批評帶給別人的進步要大。那么,具體來說,贊美和批評的技巧如下:
1、贊美有技巧
不斷地贊美銷售人員是激勵的有效辦法之一。每一位下屬都希望得到贊美,但是,隨隨便便褒獎下屬,可能會被下屬誤解或輕看,會認為領導沒有原則。夸獎員工,要因時、因人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總之,譚老師表示,懂得贊美技巧才是一個成功的領導者。
2、批評有方法
作為一個管理者一定要記住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激勵。批評是從反面激勵,有領導以批評為業,專挑下屬的缺點、錯誤做文章。批評要矯正缺點,提高銷售能力,但一味地責備可能造成銷售員的自卑和不滿,甚至不打招呼走人。
3、評價有評價
下屬做得有失妥當的地方固然應當責備,而對其表現優秀之處,更不可抹煞,要給予適當獎勵,這樣下屬的內心才能平衡。著名領導力培訓專家譚小芳為,你在評價下屬時,必須考慮他們的心理特點,從而把評價工作這門藝術掌握得恰到火候。
4、期望要誠懇
小張,你是個很有上進心的青年,我希望你下次做得更好。小黃,我發現你的工作每次都有進步,我真高興,相信你一定能給本部門做出更大的貢獻。不要小看這幾句評價的話,它能讓你的下屬在接受你的批評后備感溫暖,工作更有激情。
在人的心中,都有著愛聽順耳的贊美話的天性,即使是看信也是如此,夸獎的信愈多,心中愈高興,信心也隨著增強,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批評的信,如果仔細、慎重地去看,常常會有“嗯!說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感覺,因此,不看就覺得不安心,只好一面看夸獎的信,一面看批評的信,來調和情緒的不平衡,以免影響工作進度。
無論如何,人總是喜歡被別人贊美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贊美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換句話說,一個人受到別人的夸贊,絕不會心生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贊美話的人,似乎人際關系都處理得較好。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贊美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里連說:“哪里,我沒那么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后冷靜地回想,知道對方所講的是贊美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那份喜悅!
因此,說贊美話是與人交際所必備的技巧,贊美話說得得體,會使你更迷人!
贊美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的心意及認真的態度。言詞會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因而有口無心或是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為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其次,贊美別人時,不可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里的話。例如,看到一位流著鼻涕而表情呆滯的小孩時,你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小孩看起來好像很聰明!”對方的感受會如何呢?
本來是贊美的話,卻變成很大的諷刺,得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說:“哦!你的小孩好像很健康。”是不是好多了?由此看來,適度的贊美,會使人心情舒暢;反之,則使人十分尷尬。為了防患于未然,合理把握贊美的“度”就成為贊美者必須重視的問題,譚老師老師認為需注意以下幾點:
1.嚴戒濫用
這里講的濫用是指相對時期內對一個對象贊揚的次數。次數太少,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次數太多,也會削弱應有的效果。而贊揚的頻率是否適中,是以受贊揚者優良行為的進展程度為尺度的。如果被贊揚者的優良行為同贊揚的頻率成正比,則說明贊揚的頻率是適度的;如果呈現反比的現象,則說明贊揚的頻率過高,已經到了“濫施”的程度。
2.看得遠一點
贊美不僅要符合眼前的實際,而且要高瞻遠矚,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那樣才能提升你贊美的高度,使你的贊美經得起推敲和時間的考驗。有些東西具有相對穩定性,比如人的容貌、性格、習慣等,這方面比較容易稱贊;而有些東西則不穩定,如人的行為、成績、思想、態度等,若從長遠考慮,贊美時要謹慎。
如有些人入黨之前各方面表現都很積極,領導便開始稱贊他:“該同志一直……”有經驗的人就會想,先別夸那個,慢慢兒看吧。果然,他入黨之后,各方面就開始松懈了。人迫于某種壓力或某種需求,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如果贊美人時僅限于就事論事,極易犯目光短淺的錯誤。
3.深切體會過程
我們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夸獎朋友取得的成績時,他會說:“你不知道我付出了多少心血!”言語間仿佛有你不知其艱辛、看結果不看過程的意思。相反,如果你說:“真不錯,一定花了你不少心血吧!”他就會覺得心里舒服,認為你很了解他?梢,夸獎勞動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效果更佳。
最后,譚小芳老師強調:別人有了好做法、想法就要贊美,要夸獎,只有這樣才有完美的人際關系,才有以后成功的基礎。很多人做事并不僅僅在乎結果,更注重過程。如果你人云亦云地夸獎他取得的成果,不但有勢利之嫌,還會讓他這樣想:“如果我失敗了呢?”由此對你心生厭惡也未可知。很多名人討厭記者的采訪,也許就是此種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