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師資穩定學校發展 愛心理念引領師生成
——北京市豐臺區樊家村中心小學采訪紀實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花鄉新村的樊家村中心小學,近年來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以不變求萬變,在堅守黨和國家“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基礎教育方針大前提下,以打造一流師資穩定學校教學質量整體提升,通過特色理念的實施引領學校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適值辭舊迎新、樊家村小學各項工作即將迎來收獲的激動時刻,筆者迎著寒風來到了這所學校。采訪中,筆者多次為眼前的一幅幅忙碌而有序的教育教學圖景而感動。幾分耕耘,幾分收獲,正是因為該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樊家村小學今日取得的累累碩果。
——題記
北京市豐臺區樊家村小學建于1938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學校。該校現有18個教學班,680多名學生,52名教師,其中市級骨干教師1名,區級骨干教師3名,校級骨干教師10名。校園環境優美,教育教學設施一流,建有2棟教學樓,設有音樂、自然、多媒體、計算機等5個專業教室,還建有一個
學校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優異的教師隊伍為基礎,以優質的課堂教學為中心,以先進的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科學的管理機制為保障,促進全面育人”的辦學思想,近年來在張校長領導下確立了以實施和倡導愛心教育為辦學理念,在全體師生的不懈努力下現已把樊家村小學辦成學生、教職員工學習與生活的和諧家園、成長樂園,成為教學質量高、講究公正和諧、充滿人文關懷的現代化學校,并讓涵蓋尊重友愛之心、寬容體諒之心、樂善好施之心、扶危濟困之心、博愛濟世之心的愛心教育伴隨師生快樂成長。
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富有該校特色的“愛心教育”理念已滲透到了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之中,并內化為學校前進發展的動力,使學校取得了一系列成績: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貫徹“十八字”方針先進學校,北京市三八紅旗集體,市體育特色學校,豐臺區師德先進集體,區電教工作先進學校,區輸送體育人才先進學校;2003、2004在豐臺區田徑運動會上獲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第三名;并獲得豐臺區小學生越野比賽第一名的佳績。該校的體操隊員曾兩次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系列操表演活動。目前,學校正在開展輪滑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討活動,并被批準為豐臺區輪滑特色學校,該校已經成功舉辦了兩次區級輪滑運動會,分別獲得了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績,輪滑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向著正規化、系列化發展……
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引領的結果,同時也是該校廣大教職工努力工作的結果。實際上,該校一貫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成果,為學校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打造優秀教師團隊 為學校發展壯大做保障
近年來,樊家村小學在教學上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致力于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
崇尚師德,構建發展理念。搭建民主平臺,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管理氛圍,讓教師參與學校的決策與管理,讓教師感到“家”的溫暖,讓教師每天充滿愉悅的工作學習,是該校在構建和諧校園方面的主要做法。樊家村小學領導班子充分意識到干部隊伍必須團結協作,在學校形成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他們堅持校務委員會的例會制度,堅持學習制度,努力借鑒其他學校的辦學經驗,充實自己的辦學思想,提高科學管理學校的能力。通過努力,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具有較強的奉獻精神、敬業精神,民主作風強,在各項工作中率先垂范,增強了全體教師的凝聚力。
弘揚師風,營造和諧校園。高素質的教師首先要具備高尚的師德,還必須具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該校做了大膽的嘗試:在學校,他們堅持黨員、積極分子和團員隔周一次的學習制度,繼而帶動全體教師形成“講學習、講奉獻、講正氣”的局面。在學校工作中,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倡導教師之間的交往以尊重為基礎,以團結互助協作為本開展工作;努力營造團結、和諧、進取的氛圍,在表彰先進個人的同時,每學期評選優秀教研組和優秀年級組,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群體合作精神納入評價內容。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豐臺區師德先進集體的事跡,學習師德標兵的事跡,使教師明確自身責任,樹立學習的榜樣。
練就師能,打造優秀團隊。為了使青年教師進入學校后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勝任教師工作,該校致力于加強教研組團隊建設,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一直以來,該校要求教師不僅要學習與教育、教學相關的理論書籍,還要博覽群書,提高個人修養,讓文化浸潤每個心靈。
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他們在對學校教學工作總結反思的基礎上,以教研組教研作為學校教學診斷的主要途徑,建立了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社會與綜合實踐等學科的教研組,教研組根據學期教學工作安排制定本組的教研計劃。每位教師都要制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和研討課內容,教研組安排固定的時間活動,校長、教學干部、教育干部都深入主管的教研組和教師一起研究探討,及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教學困難,指導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依托專家引領,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教學能力——在校本培訓中他們始終把業務能力培訓作為重要環節來抓,組織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訓。聘請教研員到校指導教學,多位教師為全區老師做教學研討課。
該校始終把教師置于辦學的主體地位,因人而異,用其所長,充分利用學校發展帶來的各種機遇,為教職工開辟發展自我的廣闊空間,給他們以追求進步的動力和信心,增強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一支愛崗敬業、德才兼備的教師團隊已經形成。
豐臺區教學的最高賽事當屬“師慧杯”,歷屆師慧杯比賽不同學科的第一名,該校都曾經摘取過;教學干部及骨干教師參加的首屆“創新杯”比賽,該校5位參賽者,四人奪得了一等獎。
“科研興教,科研興校”。正是對這一發展理念有著深刻的理解,該校自05年以來,分別認領了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國家教育部的“口語交際”“字詞教學”研究課題的子課題,得到了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和豐臺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副院長的支持和肯定,并申報了市、區級研究課題,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課題評選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百千萬工程”大賽、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微格教學年會成果評選、市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實踐與研究論壇、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北京市微格教學研究會、豐臺區十一屆、十二屆科研成果評選等各級各類論文、成果評選中,學校的研究報告、教師的論文成果、相關研究課及課例約四十篇(節)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的好成績,有些文章發表在不同刊物上。該校的北京市 “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研究課題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目前已涵蓋其他學科。在中央電化教育館、中國教育學會及全國第二屆中小學新技術應用交互式白板觀摩研討活動、全國教育技術十一五重點課題中期評選、北京市第七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中,我校有10位教師的多節研究課、多篇論文及說課獲得一二三等獎。
實施和倡導“愛心教育” 為學校發展注入活力
一流的師資隊伍為該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此基礎上,該校以北京市推進中小學規范化建設為契機,綜合各方面考慮,提出了將實施和倡導“愛心教育”的特色辦學理念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中,并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推動愛心教育的實施,為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課題研究為載體,該校對“愛心教育”理念的實施進行了總體設計,并通過以下活動,使這一理念深入到廣大師生的具體行動中。這些活動包括愛心校本課程的開發,愛心教育的課堂教學滲透問題,愛心活動策劃與設計,班級管理創新研究等。值得一提的是,該校認為班級管理創新的核心仍然是“愛心教育”,目標是形成具有愛心的班級文化。通過每個班級由師生一起設計一個愛心主題并為自己的班級命名的方式,由學生在班級教育團隊指導下訂班規、班訓、班詩等,擬定出《班級愛心計劃》,把每一個班級打造成特色班級;每一個班成立一個班級教育團隊,負責指導《班級愛心計劃》的實施;各中隊板報、壁報等要求有愛心文化與事跡的介紹,并定期更換;學校設立“愛心班級獎”,每學期評選一次,促使學生學會奉獻愛心,理解社會和他人等活動,將愛心之花插遍班級的各個角落。
在體育工作中,該校根據小學生發育特點整合資源,系統設計6年體育目標與具體的體育活動,使“關愛身體,學會健身”的愛心教育延伸到體育活動中,每年級均有一個培養重心,力爭讓每個孩子六年后至少掌握六項運動技能為活動思路,使學生學會了關愛身體,培養了他們互相團結、互相關愛的品質。
此外,該校還從課題引領、全員參與、運用愛心教育理念對學校已有工作進行統整與重構、提煉、宣傳、跟進等策略入手,多管齊下,推動愛心教育的實施。
該校的目標是:在三至五年時間里,使樊家村小學愛心教育特色初步形成,在豐臺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在五至十年的時間內,力爭使樊家村小學成為北京市實施愛心教育的窗口校,在北京市有一定的知名度與美譽度。目前,該校愛心教育理念體系正穩步推進,扎實開展,為實現該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造愛的環境 培養有愛之人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樊家村小學的打工子弟占全校學生的50%以上。加上目前有些家長過分溺愛獨生子女,養成一些小學生只知自愛,不會也不懂關愛的習慣,所以對他們開展愛心教育十分必要。
雖然困難重重,但張校長以極大的愛心,帶領全體教師團隊,通過各種途徑積極推進愛心教育的實施,使愛心教育成了該校的特色教育,并且通過管理改革,教學與德育改進,塑造了以愛心為主的學校文化,在教育、德育與教學等方面走在了豐臺區同類學校的前列。最重要的是通過愛心教育的培養,通過愛心教育校本課程的建設與愛心環境設計,營造了和諧溫馨的校園氛圍,彰顯了樊家村小學的人文關懷和教育的人性光輝,使絕大多數師生都具有了愛心意識,并升華為思想道德品質的一部分,在提升他們道德素質的同時,為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區乃至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不僅如此,學生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顯著提高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紛紛對該校進行的教育教學改革表示贊賞。附近小區也因學生的這一積極變化而發生了改變,學生的各種愛心活動觸動了很多居民的心靈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從而為愛心社區的建設注入了活力。上級主管部門也對該校進行的愛心教育表示了肯定,并為學校下一步的發展提供了大力支持,這些都為該校實現愛心教育的宏偉藍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語: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中國當代教育家、已近耄耋之年的霍懋征老師積極倡導這一教育理念,并通過60余年的教育教學實踐,將這一理念提升并發展為愛的教育思想體系,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曾給予她高度評價。愛心教育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內涵的,可惜的是很多學校對這一理念視若不見,樊家村小學以慧眼識金的眼光發現了這一寶貴的教育資源并積極內化為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在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取得了豐碩的教育成果,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思想進行了延伸和放大,真正體現了他們的教育擔當和教育眼光。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們相信,通過無數像樊家村小學人這樣的努力,這個世界就一定會像韋唯在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愛的奉獻》中唱到的:再沒有心的沙漠,再沒有愛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卻步,幸福之花處處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