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是孩子學業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也是其心理狀態易受壓力、情緒波動影響的特殊時期。為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掌握科學的溝通與引導方法,助力孩子平穩度過這一重要階段,北京一零一中大興分校舉辦高二年級線上家長講座,由家庭教育指導專家董老師主講。
大腦生理基礎: 青少年的杏仁核(情緒管控中心)高度活躍,而前額葉皮層(沖動控制中心)尚未發育成熟,這解釋了青少年易沖動、情緒化等行為。
核心發展任務:“自我同一性”:此階段學生的核心任務是探索“我是誰”,渴望獲得同伴評價和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常見認知差異:
目標導向: 孩子更看重內在興趣和體驗,而非父母所期望的功利性成功。
自我認知: 孩子希望擁有更多自主權,其對外界反饋的理解(如獨立、自由)與父母(如聽從、規矩)存在差異。
生活習慣: 大腦生物鐘和生理特點決定了晚睡晚起是部分孩子高效學習的方式。
溝通原則:建議家長先傾聽理解孩子,而非直接指責;多給予鼓勵和支持,再提出建議。
關系構建:承認并接受孩子會有一些不告知父母的秘密,探索獨立空間是正常發展。通過耐心、肯定的態度贏得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生命意義感:當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缺乏意義感時,可能是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家長需給予關注,避免誤解為單純“懶散”。
高中階段家長是孩子教育的關鍵與完整責任方,家庭的教育目標一致性至關重要。
家長需要提升自身教育水平,做學習的榜樣,以更好的方式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
隨后,馮艷杰副校長講話。
家長、教師、學生應被視為教育的合作伙伴,有著共同的目標。家長需與班主任保持及時、真誠的溝通,將孩子在家的問題在校園內同步,以便學校能共同介入幫助。接下來兩周是學生適應選必修課程的關鍵期,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學業狀態和在校表現,確保請假盡可能減少,以免影響其學習進度。同時希望家長在家庭內部也要達成教育目標的一致,成立共同的“教育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