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3時48分,山東日照海域傳來火箭轟鳴,吉利星座第五軌衛星以一箭11星方式成功發射,所有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此次發射中,一顆被命名為“華外同文號”的衛星格外引人關注——它的冠名方并非航天企業,而是一所廣州的一所民辦中小學: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原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
這標志著國內基礎教育領域與商業航天的深度融合邁出實質性一步。作為率先將冠名衛星全面納入教學實踐的基礎教育學校,華外同文的這一舉措,打破了公眾對“校園科創”的傳統認知。
此次合作的另一方,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首家實現星座整軌部署的商業航天企業,其運營的吉利星座技術實力比肩國際巨頭銥星。雙方的合作并非商業冠名,而是純粹的產學研協同項目,核心是將世界級航天資源轉化為基礎教育的“活教材”。
早在發射前,華外同文便啟動“星愿計劃”,向師生、家長及校友征集心愿,這些承載著個人情感的文字與祝福被轉化為數據,隨“華外同文號”一同進入太空。發射當天,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校長秦金華領隊,由學生、教師、家委及校友代表組成的觀禮團親臨現場,近距離見證火箭沖天的震撼瞬間。“以前只在書本上看航天知識,今天親眼看到火箭發射,突然覺得宇宙離自己好近。”一名觀禮學生難掩激動。
對學校而言,“華外同文號”的意義遠不止“冠名”。據校方介紹,后續將以衛星為核心,構建“星愿征集-發射觀禮-衛星測控數據應用-航天主題研學-校本課程開發”的完整科創教育閉環。同時還將邀請航天航空領域專家進校園授課,并組織學生前往時空道宇科研基地實地研學,開發衛星測運控等特色校本課程。
“當孩子抬頭時知道,有一顆以自己學校命名的衛星在太空運行,這種沖擊會徹底打開他們的視野。”華外同文外國語學校校長秦金華表示,冠名衛星不僅能激發學生對物理、數學等學科的主動探索欲,更能培養其面向未來的格局意識。未來,學校還將復制這一“頂尖產業合作”模式,探索與人工智能等領域企業的協同,打造“無邊界未來學校”。
恰逢教師節前夕,“華外同文號”的成功發射,既是華外同文科創教育的里程碑,也成為獻給教育工作者的特殊禮物——它印證了基礎教育打破課堂壁壘、鏈接前沿科技的可能性,為素質教育發展提供了全新范本。
文|記者 秦小杰
圖、視頻|受訪者提供
(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