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揮毫潑墨著華章,雅韻流芳萬古長。透過黃玲玲教授的畫,我能感受到一種包孕著萬物生命的宏觀和畫家空明的心態。它反映是一種蓬勃爛漫的生活氣息與現代人的審美趣味。
黃玲玲,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原西安美術學院深圳分院院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現任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 北京•中國書畫100名家藝術中心特邀畫家,該中心專設《黃玲玲藝術館》。作品入編《現代中國美術全集》《中青年國畫家百人作品》《中國工筆畫上下一百年》等等,多次在國內外舉行個人畫展。
黃玲玲教授
不久前,偶然看到西安美術學院黃玲玲教授的十多幅花鳥畫小品,其中的“明朗、恬淡、空靈與靜謐”立刻吸引了我,這些作品不僅技法嫻熟,格致新穎,也不惟情趣盎然,立意不俗。其中小品《清趣》讓人想到齊白石的《蛙聲如鼓吹》想到任伯年的《兒童捉蟋蟀》,那里邊有一份閑逸恬淡和真實感。小品《晚秋》中兩只雀鳥,分別有著不同的情態,置身于一個明朗的世界,秋葉數片,枯木幾枝,小世界卻也有大意味。《春雨一枝新》《歲寒三友》《荔枝熟了》等小品盡管都是老的題材,確是有現代氣息的,這主要是表現語言,畫面既有水墨淋漓,又有刻畫的溫情細膩,富有古典詩境。觀黃教授的作品,讓人身心輕松,她筆下的畫面:氣是清的,象是空的,色是亮的、墨是潤的,筆是簡的。這種墨韻瀋瀋然,明麗灑脫的作品,恰恰是我所喜歡的,如品一杯清茶,臨寒泉聞妙響。
幻彩圖
墨荷
秋蟲呢喃
秋日芳香
打開黃玲玲教授的作品集,每幅作品都是她對藝術深刻思考的結果,都基于對藝術的獨特感悟,充滿著激情與真誠。她的代表作品《荷花香銷月清風》風吹荷花香浮動,月照水塘波粼粼。這幅畫既有中國水墨情愫又有西方色彩魅力,體現出作品獨特的風格和藝術境界,她是用真誠來創造美,把生命賦予永恒的藝術。花鳥畫的創作過程中的詩境并非追求而來,而是長期對自然、社會、人生感悟對話后的升華。從她的作品能讀出,其對自然,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她的繪畫做到了詩與畫的和諧融合,詩情畫意。
水仙
春雨一枝新
海棠
當然中國寫意畫家的藝術成就與其筆墨造詣是分不開的,而筆墨絕非是單純的技巧性與技術性問題。它更多體現的是歲月對藝術的沉淀,是歲月對藝術情感的駕馭,在黃教授的繪畫中,她的筆墨語言變換莫測、奧妙無窮,時而陽光雨露,時而薄霧輕紗,時而漁歌炊煙,時而大漠風沙……在她的部分作品中也體現了西方現代構成因素與中國寫意藝術的巧妙合流,這是符合時代的變遷與發展的,體現了她對當代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思考。
賞秋
荔枝熟了
荷塘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畫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產物,是幾千年的文化脈絡、沿續、演釋、發展、傳承到今天的,它蘊含著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內涵,正因如此,它的民族性就是國際性。做為一一個中國文化人,無論踏出國門走向任何國家,應努力推廣民族文化,積極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是我們這代知識分子的責任。(節選黃玲玲教授藝術訪談錄)這段話中我們也可以讀出藝術家的一種社會責任感。
晚秋
清趣
花卉
揮毫潑墨著華章,雅韻流芳萬古長。透過黃玲玲教授的畫,我能感受到一種包孕著萬物生命的宏觀和畫家空明的心態。它反映是一種蓬勃爛漫的生活氣息與現代人的審美趣味。祝愿她的藝術之藤常青!(文/劉子默)
來源于《家庭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