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教育”;2017年國家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積極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潮流,圍繞走向未來學校這一主題,如何培養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品格和關鍵能力,如何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進行了有意義的教育創新活動。
學校被授予“中國基礎教育品牌總評榜改革創新示范學校、全國素質教育先進示范校、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范單位、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實驗學校”和“陜西省示范小學、陜西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陜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等多項稱號,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的未來教育特色之路——
未來學校的發展理念
互聯教育+現代教育+智能教育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雷玲校長認為,以全球視野更新教育理念,為人類生活重塑教育,培養未來人的核心素養,就要基于“互聯教育+現代教育+智能教育”,引領當今教育實現變革,走向未來學校。
近年來,學校積極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性、科學性、藝術性、數制性和超越性,將“互聯教育+現代教育+智能教育”融入未來學校的發展理念中。這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蘊含著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和實踐范式,它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革命性的顛覆。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的經驗是:讓教育在互聯網時代具有跨界、融合、開放、共享、體驗、大數據等顯著特征。學校確立了“互聯教育+現代教育+智能教育”的理念,用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發展理念,引領學校成為走向未來的學校,學校成為“全國教育網絡系統示范單位、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道德教育實驗學校、青少年創新素質培養實驗基地聯盟校、中國創客教育先鋒學校、西安市科技教育示范學校”等。
未來學校的發展路徑
互聯平臺+數字平臺+信息平臺
用互聯網思維建設未來學校,開展智能校園建設。近年來,學校建立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實現了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定制化。學校通過數字化教室、兒童創客教育中心、3D打印實驗室、AR/VR學習中心、STEAM教育學習空間、項目學習實驗室、機器人工坊、數制工坊、數字美術實驗室等先進的教育平臺,開創了學校走向未來的嶄新途徑。
為實現創新發展,學校倡導教師深度學習和跨界學習,開展基于未來學校發展的教師閱讀活動,引領教師閱讀人工智能相關理論,轉變教師觀念,推薦教師閱讀《人工智能的未來》《與機器人共舞》等書籍,幫助教師獲得與信息化教學相匹配的意識和能力。
未來學校的特色創新
互聯資源+教育資源+國際資源
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大力實施智能教育,開設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等。現在,學校正在嘗試“私人定制式”的未來課程、建立混合式學習方式、線上線下學分制選修課、大數據學情課程,滿足不同學習方式,實現分層發展。同時開發了基于未來學校發展的校本教材《3D打印與美術欣賞》《STEAM校本教材》等,促進未來學校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
雷玲校長說,未來學校的創新發展要依靠資源,它不僅僅是學校自身的資源,還有社區、社會、國內和國際的資源。近年來,學校開展研學活動,參觀科技館、數字博物館、城市未來實驗室、交通大學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交通大學機器人工坊、錢學森博物館等,讓學生離開書本親歷科技的發展。學校還運用數字化教材、大數據精準教育服務,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加便捷,建立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新型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學校現代化管理能力。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全校師生在黨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向著未來教育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