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云貴高原東部,貴陽以氣候怡人、空氣清潔、水質優良著稱。8月1日,由教育部、外交部和貴州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將在這里開幕。
彰顯人文交流正能量
東盟國家政要、教育部長、駐東盟使團大使、東盟十國駐華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人……本次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層次之高、規模之大,堪稱一場人文交流盛宴。
今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2015年11月,第18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李克強總理和東盟各國領導人在會上共同商定,將2016年確定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并將其納入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25周年系列活動。
“教育優先、共圓夢想”,是本次教育年的主題。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暨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是教育年的旗艦項目。
同期,還將舉行中國—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會議期間,中國、印尼兩國計劃發表聯合公報1份,簽署合作協議14項,將彰顯人文交流正能量,助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全球海洋支點”戰略更好對接,并發揮人文交流“穩定器”“黏合劑”的獨特作用,為攜手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人文交流的特色品牌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各國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的交往日益密切,對教育的需求也不斷擴大。廈門大學東盟研究中心主任王勤認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出現,可謂順勢而為。
自2008年起,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經成功舉辦了八屆,成為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的特色品牌。迄今為止,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已吸引來自中國及東盟國家的參會者近萬人次,參會學校及教育機構1800余所,成功簽署794份教育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
前八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先后舉辦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大學校長論壇、學術研討會、教育資源展、專題研修班等109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中國與東盟學生的交流,因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而無形獲得了推動。其中,東盟國家來華留學生從2010年的49580人增長到2015年的71101人。以泰國為例,2010年來華留學生人數為13177人,2015年上升到19976人,中國到東盟國家的留學生人數也在大幅增加,從2010年的16947人增長到2015年的39662人。
“借助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這樣一個平臺和機制,通過人才交流與教育交流,可以深化中國與東盟在非政治和非經濟關系方面的互相了解和互信,使得中國與東盟的關系有更加深厚的社會和人文根基!辟F州大學東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崔海洋說。
提升中國教育影響力
地理相近,同屬發展中國家,天然的紐帶讓中國和東盟雙方在留學生培養、語言學習、聯合辦學、科研合作、職業培訓、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具有相當的潛力。
事實上,教育作為中國與東盟優先發展的重點合作領域,已經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0年,中國政府提出“雙十萬計劃”,即到2020年中國與東盟雙向留學生都達到10萬人。目前,中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文萊、緬甸、老撾、柬埔寨、菲律賓分別簽署了教育交流協議,中國與泰國、馬來西亞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
同時,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始于2008年,比“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早5年的時間,恰恰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前培養和儲備了大量的人才。未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還將繼續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舉辦,有利于中國的對外開放,有利于提升中國教育的影響力!贝藓Q笳J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有利于新一代中國與東盟雙方青年人的溝通與互信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