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研制團隊介紹衛星測控地面站情況
人民網北京6月25日電 (熊旭 王凡華)西北工業大學研制的世界首顆12U立方星“翱翔之星”,今晚搭載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成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翱翔之星”是西北工業大學自主研制的第一顆微小衛星,主要任務是開展地球大氣層外光學偏振模式測量,為偏振導航技術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撐。未來該系列衛星還可應用于伴飛巡視、對地遙感、數據中繼等領域。
以周軍教授為核心的西北工業大學陜西省微小衛星工程實驗室在國內率先開展立方星研究。目前,該實驗室已經形成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及其組件產品,部分組件已經應用于國外立方星。
總設計師周軍教授說,目前,實驗室正逐步形成12U立方星的國際標準。未來,立方星設計的部分國際標準將由中國科學家制定,這將大大提升中國在國際微小衛星研制領域的影響力。
走近“翱翔之星”研制團隊,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嚴”。這支由12名教師和20多名研究生組成的團隊,對這個字可謂感觸良多,體會深刻。
“在航天企業參觀時我們注意到,技術員連上一個螺絲需要擰幾圈,都有嚴格規定……這樣的嚴格規范讓我印象深刻。”航天學院研究生朱翔感慨地說,“其實,在我們實驗室內,也是如此。在這里,沒有‘可能、大概、差不多’這樣的話。今天你偷懶犯迷糊,明天一定會反過來懲罰你”——他對指導教師這樣的“名言”津津樂道。
“研制衛星不是做玩具,我們需要絕對可靠。”朱翔說。
航天學院研究生余冬至,參與該項目一年多來,和指導教師一道,為了完成衛星的環境適應性試驗,不知道熬過了多少個通宵,記憶深刻的“假期”就是“春節休息了7天”,但是也基本上是“睡”過去的,因為“太困了”。
此外,這個“造星團隊”還有多名國外研究生參與項目研究。基于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移動平臺環境感知及空天應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先后有5名研究生,參與了飛輪、小型抗輻射計算機和地球敏感器的研究。

西北工業大學翱翔之星安裝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