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懂學生是教育的起點
文/沙曉燕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踐行“以學生發展為本”核心理念的過程中,催生了“讀懂學生”這一觀點,并成為搜索引擎中刷屏的詞條。與此相近的觀點還有“讀懂孩子”“研究學生”等。那么什么是“讀懂學生”?我們為什么要讀懂學生?又怎樣能夠讀懂學生呢?
讀懂學生就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成長規律;就是理解學生、走進學生,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讀懂學生是對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學校管理者、教師以及家長提出的教育要求。從認識層面看,它是一種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先進的教育理念;從實踐層面看,它又是一種科學的方法論,一個動態的過程。
古今中外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證明:要做好教育,使學生向著我們期待的目標發展,教研者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理解學生。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必得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們知道,學生的成長、發展是有規律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身心特點是不同的;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與家庭教育環境也是不同的。只有遵循規律,了解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影響因素,才能提出和實施科學的育人策略,這樣的教育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所以讀懂學生正是把握住了教育成功的關鍵,以此為教育的起點,才能真正保護好兒童的天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這理當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讀懂學生”要求我們必須回歸教育原點,從兒童出發,走進兒童、了解兒童、發展兒童,以兒童的方式來做教育,才能做到保護兒童的天性、樂趣、獨立性、人格,讓兒童成為全面、健康而有個性的人。
首先,教育者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人才觀。為實施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奠定思想和理論基礎。
其次,教育者要讀懂學生的現在。我們要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所想、所需,了解所教學生的個體情況、家庭環境,接納、包容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不足乃至“錯誤”,并查找問題產生的原因。讀懂學生的現在利于教育者確定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
第三,教育者要讀懂學生的未來。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每一個學生擁有幸福而有意義的人生。今天的教育,既是讓他們經歷體驗成長的過程,也是為了讓他們能更從容地立足未來而奠基、儲備。因此,我們要了解未來社會的公民需要具備怎樣的素養。讀懂學生的未來,利于教育者確定、選擇今天應該讓學生學什么?會什么?
總之,讀懂學生是教育的起點,是深化課程改革、提高育人質量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讀懂學生就是在踐行“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在“立德樹人”的道路上,讓我們在讀懂學生的過程中修煉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