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功能
朱紅梅
(山東省滕州市大塢鎮嶧莊小學,山東 滕州 277514)
【摘 要】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已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大基本要求,也是每一顆必備的作業練習。本文系統的介紹了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種功能,并指出在小學階段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 朗讀 小學 培養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大基本要求,已成為每一課必備的作業練習,為什么要如此重視“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呢?是不是要把學生重新拉回傳統教學的死記硬背的老路上去呢?我認為不然,這是因為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多種功能:
一、認知的需要
袁微子說:“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語文基本功的訓練。”語文的基本功用四個字概括就是“聽、說、讀、寫”,作為象形文字的漢字,只有正確辨認其文字符號,才能讀,要認識課文中每個字,每個符號,并能辨別字音,明白符號的意義,這是朗讀課文所必過的一道關口,它要求學生需要具有相當的識字量,并能熟練地借助拼音和語境主動識字,掃除生字障礙,使辯認文字符號達到快速主動,由此可以看出,正確認讀的本身就是積極的識字,并養成良好的注意品質。大家都知道,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量較大,這就是為讀好文章做準備的。換句話說,要想把課文讀正確,就必須認知很多字。對小學生來說,多讀,才能記住那些陌生的方塊字符,只有多讀多背,才能更好的積累素材,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并培養出優秀的素質。
二、理解的需要
會斷句才會讀,朗讀者要快速地進行意義整合,就要了解每個字的意思,并盡可能的在短時間內按單個文字,詞,詞組,意群等語文單元進行意義組合,直到將文字符號組合成語句,這是在朗讀過程中不易被覺察但確實如此而且很重要的過程,它是“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的實際操作,只有如此,口中讀出的才不是瘋言癲語,讓人一頭霧水的音節,而是有意義、有思想的語句。只有加強朗讀訓練,才能不斷拓寬視野,增強聯系上下文了解字義的能力,提高朗讀的速度,順利地進行意義組合,防止讀破詞,讀破句,克服指讀或一字一頓,一詞一頓的唱讀現象,才能夠進行扎實的字,詞,句的基本功訓練。在低年級,學生指讀現象較為普遍,而五,六年級則被學生當作笨活,原因很簡單,他們的識字量大了,理解能力強了,長時間的朗讀訓練出效果了。文章讀的次數多了,就會爛熟于心,才能夠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想要表達什么意思,以達到與領會作者意思,反過來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培養學生的語感
以漢字為載體的漢語,重意會不重規則,語言凝練意蘊豐厚,讀抑揚頓挫,鏗鏘悅耳。漢語經過幾千年來的歷史洗滌,無數文人墨客的提煉有它自己獨特的美感,學生通過自己的口運用語言,停頓,語調,把文字符號轉換為言語,這是生理,心理共同參與生成的,如果能讀得正確,流利就說明課文作者的語言,已經進入讀者的口語,與此同時,讀者的口語也在不知覺中通過順應,接受了作者規范語言的改造,這本身就是一種不自覺的學習。文章讀的多了,學生的語言素材就會變得豐富起來,將來學生的語感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上去,無論對將來學生文章賞析還是作文寫作都會大有裨益。例如在課文《三味書屋》里,其中有一自然段是按方位順序介紹書屋布置的,學生通過朗讀,不僅知道了文章的內容,而且能夠仿照作者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的家。
四、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受、體驗能力
學生通過語言文字與作者對話交流,進行心靈碰撞,感受語言信息,學生通過朗讀以達到與文章作者進行交流思想的境界,朗讀中一面是課文的豐富內涵對學生的熏陶,一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反應、目視、口誦、耳聞、心維。符號的、語言的、語義的、表象的等各類信息,經不同的輸入通道,同時進入,促使讀者調動已有儲備,快速整合,立體感受,取得個性化體驗,這是培養語言想象能力的絕好機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本身,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感受,品味能力。通過朗讀,增加學生對語文詞匯的敏感性,這對將來學生將來學文言文是很有幫助的。
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當課文的語言材料真正進入精神領域與自己的經驗相融合,達到心領神會的境界時,情感就會得到升華,就會自然迸發出一種創造的激情與沖動,運用自己的語音技巧,輔之以表情動作,重新塑造美,這時課文的符號語言,已轉為感于內而發于外的現實言語,學生所讀出的已不僅僅是課文以有的符號意義,而增添了許多言外之意,而課文中所表現的人、事、物、景得以復活,隱含的思想觀念也產生了巨大的說服力與震撼力,如能在此基礎上達到熟讀成誦,那學生一定收到多重記憶,立體積累的效果,進入學生記憶倉庫里的,不會僅是空殼的語言,而是具有豐富人文內涵與個性心理體驗的多層次語感體驗,將來學生寫作文需要詞匯時,就能順手拈來,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注重讀的訓練,是我們母語教育傳統經驗的精華,是多種教育功能所必須的,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手段之一,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