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孩子將來發展騰飛的搖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
——校長 路厚林
目前,受教育=上大學=熱門專業=高薪工作,這似乎成為學生和家長的固定軌跡。而關系到學生人格、氣質、風度、情緒等非學科領域的生命教育,則被人為淡漠。然而,起源于1905年的山東省淄博市周村一中,在100多年的歷程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該校在路厚林校長引領下,著眼于打造精品,追求卓越,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目標,提出了“思想引領,追求品位,打造魅力學校”的教育理念,不斷增強“校園、教學、班級”三個吸引力,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陽光三態”師德教育、德育系列活動等已逐步形成教育品牌,成為了淄博教育戰線一朵五彩斑斕的魅力之花。
增強教學吸引力
提升教育理念
先進的辦學思想是治校之本,對此,校長路厚林有著深刻的認識。
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建設高效課堂,提升學校品位的關鍵。為鑄造學校教育的品牌,學校把動車理念滲透到學校管理中,充分發揮每位師生在學校發展中的“動力源”作用,細化了各個工作環節,實現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無縫隙精細化管理,促進了每一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思想引領,提高教師素質。學校的發展首先是教師的發展,為促進教師成長,學校從師德與師能兩方面加強引導。
這個學校就強力推進以“陽光三態”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倡導教師“以好心態迎接每一天,以佳狀態處理每一件事,以高姿態衡量得與失”,引領教師做精神的富翁。編印《厚德文苑》師德校刊,實施理論引導;開展“在感動中成長,在感悟中成熟,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等活動,將“陽光三態”師德教育融入到教師的生活和工作中,讓教師享受到為人師的快樂。組織校內“師德標兵”等評選,對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使他們成為優良師德的踐行者和引領者。“陽光三態”師德教育活動被教育部中小學繼續教育網等媒體轉載,逐步成為學校教育的品牌。
名校之“名”在于名師,名師之“名”在于求精。作為校長,路厚林注重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激發教師的興奮點,發現教師的創新點,放大教師的閃光點。
每周學校領導干部帶領全體教師有針對性地聽觀摩課并集中點評“課堂會診”,評課時必須找到一個亮點,提出兩點有效建議,任課教師簽字認可評價,杜絕了評課走過場現象,使評課既肯定了課堂教學成績,更促進了教師課堂教學改進。校刊《課改論壇》上每期都有干部老師們精彩、深刻的課改反思及創新思想火花,促進了教師探索最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性。
學校以建設高效課堂為目標,通過“把競賽引入課堂,將激勵貫徹始終”理念貫徹到教學中,在新理念的引領下,該校課堂教學呈現了喜人轉變:變“教師為本”為“以學生為本”,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和諧、民主、互動”, 增強了教學吸引力和課堂魅力。
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建設高效課堂,學校實行學生小組圍坐,合作學習。學校積極推行“小組合作學習,3+1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不斷完善評價機制,從評價教師的“教”為主,轉變為評價學生的“學”為主,積極完善合作學習小組,逐步由評價學生個人為主轉變為評價學習小組整體表現為主。學校強化學生知識目標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展示表達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等四大能力的培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一句句充滿鼓勵的話語,點燃了學生自信的熱情,使學生們表現得更加精彩。
提升班級吸引力
建設和諧班級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單位,而讓班級真正成為了孩子們的“家”,則是校長路厚林的治學新理念。
堅持德育為首,打造品牌班級,形成“一班一品”,努力探討新的育人模式,這是周村一中班級建設亮點。為此,學校在2011年3月成立德育工作室,以 “學困生轉化教育”為重點,加強班級建設研究。學校先后八次組織“學困生轉化教育”專題論壇,讓班主任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引導全體教師積極參與到班級建設中,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設立各具特色的班級宣傳專欄,引導學生建立行之有效的班規、誓言;在學習、紀律、品德等方面展開了良性競爭,增強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思想;班內有統一制作的班級文化建設專版、圖書角、衛生角、班級日志等。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建設,有效提升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學校堅持以多元化的學生自主教育為重點構建起全方位的學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模式。學校設立校級、年級、班級三位一體的學生自主管理機構,級部學生會,對學生成才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學校通過組織班委會及合作學習組長分職位培訓、現場觀摩學習、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現在,學校已形成了學校策劃、教師指導、學生實施的學生自主教育氛圍。學校把班級建設寓于班級活動中。2010年11月,學校開展“勞動實踐周”活動以來,值周班按照劃分區域對全校校園衛生進行全面清掃和監督,既培養了學生勞動技能,又提高了學生責任意識,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充滿魅力的班會課是學生幸福時光的回憶。這個學校的班會改變就事論事的班主任一言堂,學生成為了班會的主角,每月一個主題,以故事、小品、舞蹈、演講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觸動,感受成功,品嘗幸福。
增強校園吸引力
打造魅力校園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引領作用,把學校建成學生的樂園是校園文化建設落腳點,這是路厚林校長治校新策略。
周村一中的“人文校園”對學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用科學規范的制度管理,積極探索人本管理思路,使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目標內化為師生的人格信念,轉化為師生共同的愿景,落實到師生的實踐中,實現了較高層次的環境育人。
充分發揮每個景點的啟智作用,讓每個角落都洋溢著書香氣息和人文底蘊。墻壁上掛有學生們富有想像力的藝術作品成為學生展示自我、放飛自信的舞臺;每個教室都有讀書角,讓愛讀書成為學生的習慣。
重視書香校園建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潛心讀書,感受讀書的樂趣。該校在全校師生中廣泛開展閱讀活動,充分利用學生作文比賽、“我與偉人交談”、手抄報展評、國旗下講話等系列活動,引領學生的人文成長。通過“親子共讀”、“書香家庭”評選等活動,引導家長與學生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讓書香飄進千家萬戶,讓好書陪伴每個家庭快樂生活。
“陽光心態園”是周村一中建立了獨具特色的學生心理咨詢室。4年來,他們為每個學生建立了身心健康檔案,通過專題講座、個別談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導師——研究生”制度,讓每個教師與2-3名學生結對,從學習、行為習慣到心理健康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指導、幫助,促進了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每周一的升國旗講話班級風采展示成為一大亮點,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主持人和表演者。“花開之聲”廣播站從人員選拔到節目選編排均由學生負責。“陽光少年”電視專欄、“晨光”文學社、舞蹈、器樂、籃球、足球等課外興趣小組系列活動,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特長。據粗略統計,4年來,該校已有1000多名學生在全國、省、市學科競賽及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活動中獲獎。
事事有評比成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的推動力。無論是科技小制作、課間操、足球、征文、小組展示等比賽,還是勞動實踐周、紀律、衛生、公物等檢查評比,學校做到了每次活動都有點評表彰,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心,推動了各項工作的進展。
如今,生命教育讓周村一中成為學生向往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