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江蘇省中部,長江下游北岸,1996年8月組建地級泰州市,下轄靖江、泰興、姜堰、興化四個縣級市和海陵、高港兩區,面積5791平方公里,人口502.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62.8萬人。到2006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106所,其中幼兒園427所,小學391所,初中181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中64所,職技類學校33所,高等學校5所;共有學生764359人,其中幼兒園91407人,小學270839人,初中199604人,特校938人,普通高中111770人,職技類學校64183人,高等學校25618人;共有教職員工49147人,其中專任教師42869人,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6人,特級教師46人,泰州市名教師56人,泰州市名校長24人。泰州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全市共有四星級普通高中9所,三星級普通高中21所,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全省前茅;洋思中學已成為全國素質教育的典型;著名特級教師洪宗禮主編的初中語文教材發行全國,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靖江市的書法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在全國、全省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姜堰市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靖江和姜堰的教師隊伍建設、靖江和泰興的職業教育等在全省也有一定位置。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考和謀劃泰州教育的發展,必須深入推進教育的優先發展、公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共進、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和諧共生以及教育內部諸要素之間的和諧共振。
——加快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進一步推進教育的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泰州”的目標,必須充分發揮教育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須使教育事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優先謀劃,使教育投入在公共服務領域中得到優先保證,使教育需求在社會資源配置中得到優先考慮,必須強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根據我市教育“十一五”規劃的安排,至2008年,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學、60%以上的鄉鎮達到江蘇省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標準,2至3個市(區)達到區域教育現代化的要求,至2010年,所有市(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為此,我們將組織力量進行調研,摸清情況,依照區域教育現代化創建標準,堅持“分步實施、分類指導、以評促建、連續推進”的工作方針和“硬件從實、軟件從硬、管理求精、質量求高”的發展要求,制定出全市區域教育現代化創建規劃,爭取2-3個市(區)通過第一批驗收。為確保創建工作能得到各市(區)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我們將提請市政府加大對市(區)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考核的力度,尤其要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三增長一優先”情況以及推進教育現代化情況在考核中的權重,以此促進各市(區)黨委、政府切實履行起優先發展教育的職責。
——全面落實“四規范一均衡”要求,進一步推進教育的公平發展。教育公平是關注民生在教育領域內的具體要求,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支撐和重要標志。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接受教育機會公平、政策制度公平和區域內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首先要規范教育收費行為,嚴格執行上級關于學校收費的有關規定,嚴肅查處違規收費行為,切實解決少數地區、少數學校所存在的亂收費問題;其次要規范辦學行為,重點清理“一校兩制”、“校中校”、“校中班”和改制學校違規辦學問題,為廣大青少年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創造條件;第三要規范招生行為,做到尊重學生自愿,實施陽光操作,維護好解決好在招生環節上的教育公平;第四要規范教師從教行為,著力解決少數教師從事有償家教的問題,減輕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引導教師把主要精力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第五要切實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構建起穩定可靠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通過加快“合格學校”建設步伐、深入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活動等途徑,進一步縮小城鄉學校的辦學差距,使廣大農村青少年也能就地獲取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
——認真做好“三優化一提高”工作,進一步推進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辦學能力持續提升和育人能力持續增強以及兩個“持續”機制的建立上,其基本要求是“三優化一提高”,即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優化教育管理、優化師資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優化教育結構方面,我們根據全市教育發展的實際,確立了調整的基調:“普及、均衡、優質、規模、加快”,具體說就是:普及幼兒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培優做強普通高中教育、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通過突破各類教育發展的主攻點,實現全市教育發展的整體協調。在優化教育管理方面,首先是進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工作和市(區)教育工作考核辦法,加大對各地、各學校教育內涵發展、年度重點工作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等方面考核的權重,進一步激發和調動各地、各學校爭先創優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其次是大力推進中小學規范化管理,以創建“和諧校園”為引領,以貫徹落實《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范》和《江蘇省職業學校管理規范(試行)》為重點,全面推進學校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民主化與精細化,努力營造“書香校園”、“人文校園”和“平安校園”。在優化師資隊伍方面,以組織開展“名教師、名校長”和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評比表彰活動為載體,在全系統進一步弘揚為人師表、甘于奉獻的師德風尚;以實施教師學歷達標計劃、教師學位學歷提升計劃、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骨干教師國際合作培訓計劃等為抓手,努力促進教師業務素質的整體提高;通過改革教師職稱評聘方式、完善分配獎勵辦法等,引導教師不斷加強對所教學科的研究和把握,努力追求優秀的工作實績。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堅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總攬,組織廣大教師深入學習課程改革的相關理論,樹立起科學全面的質量觀,認真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深入實施課程改革,進一步把素質教育向縱深推進。
編輯:泰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宋呂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