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根據對余映潮老師的研究理論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在課堂問題的設置上動腦筋——每節課都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設置相應的主問題。
所謂的“主問題”,就是相對于偏枝末節、零敲碎問、信馬由韁、明知故問、不斷追問等無效提問而言的。任何一篇課文都會有那么一個或兩個最關鍵的問題,他們不僅是課文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括,還是教學需要解決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以這些問題為切入點組織課堂教學,那么就能夠引發學生對課文內容集中深入地閱讀思考和討論探究,就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比如,教學《我的百草園》一文,通過研究,我發現這篇課文其實就寫了一個字——樂。于是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百草園尋‘樂’”。學生根據這一主問題走進課文就可以探究出以下內容:
樂在色彩豐富——碧綠、紫紅。
樂在有美味——桑葚、覆盆子。
樂在聲音動聽——油蛉低唱、蟋蟀彈琴、鳴蟬長吟。
樂在靜物多——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樹、木蓮、何首烏、覆盆子。
樂在動物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鳥雀。
樂在意境美——冬園雪色、菜畦風光、蟲聲交響、美味品嘗。
樂在趣事多——雪地捕鳥、拔何首烏、捉蜈蚣、聽蟲鳴、玩斑蝥、吃桑葚、看黃蜂、捉蟋蟀……
樂在可以冒險——采覆盆子、爬皂莢樹、捉蜈蚣。
…………
此外,還可以設計另一主問題——“課文尋‘美’”,引導學生從課文在中尋找美。
美在一字傳神——“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中的“攢”。
美在詞語生動形象——碧綠、光滑、高大、紫紅、長吟、低唱、彈琴……
美在短語搭配適當——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蓮房一般的果實、臃腫的根、輕捷的叫天子。
美在句子——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
美在修辭手法運用——對仗(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比喻(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
美在寫法——對比襯托(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里,輕捷的叫天子從草叢間突然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
不管是“百草園尋‘樂’”,還是“課文尋‘美’”,都像一根藤,能把課文中大大小小的“瓜”串聯起來。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主問題,就可以祛除課堂中的碎問碎答,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就可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和交流互動;就可以實現預設和生成的課堂教學。由此一來,自然就能夠提高問題探究的深度和廣度,使課堂教學更輕松、更有效!
(作者單位:西峽縣城區第三小學 于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