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倫焰
據西晉史學家常璩輯撰的《華陽國志·巴志》記載,我國三國時期,劉備托孤大臣之一的蜀漢中都護李嚴,駐守江州(今重慶)期間,修建了周長十六里的大城,并計劃在江州縣城后山開挖山脈,讓長江水流入嘉陵江,使江州城變成四面環水的“島”(原文為“都護李嚴更城大城,周回16里。欲穿后山,自汶江通水入巴江,使城為洲”)。本月7至11日,筆者對重慶地理進行了考察,對李嚴“鑿山成島”計劃的位置有了初步認識,得出了以下結論:
“鑿山成島”的位置在龍家灣隧道東口附近至李子壩站附近
今重慶渝中區及其以西的九龍坡區、沙坪壩區、大渡口區,被它北邊的嘉陵江和南邊的長江合圍成為一個巨大的半島。嘉陵江由西北滾滾而來,長江由西南滾滾而來,順著半島向東突出的狹長部分流淌,在朝天門匯合后北去。長江北岸龍家灣隧道東口附近,至嘉陵江南岸軌道李子壩站偏西一點的位置(穿過鵝嶺公園),橫斷面的直線距離在1.2公里左右(兩頭至朝天門直線距離均在5.7公里左右),這兒是被兩江合圍的古江州城后山最窄的地方。劉備建蜀的221年,蜀的總人口僅有90萬(當時的蜀,即是漢朝時的益州,地理范圍主要包括今四川、重慶及其云南、貴州部分地區),按江州當時不多的人口和生產條件,及整個蜀漢當時都處于戰時戎事甚多的情況分析,開挖城池后面的山脈,只會選擇在最窄的這一段,而不會選擇更寬的位置。這里一旦被鑿通后,古江州城即成了四面被長江、嘉陵江環繞的島城了。后來由于蜀漢與北方曹魏戰爭的需要,諸葛亮把李嚴調遣到了漢中前線,這項鑿山成島的計劃便終止了。如非此原因,今天重慶的地理景觀,會再增加一道風景線。李嚴當年鑿山成島的計劃,主要目的是為了戰爭需要。不少古城的四周都有護城河,而鑿山成島的大型工程一旦成功,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江州城的護城河將是長江、嘉陵江的天然屏障。要越過這個天然屏障,攻打有厚實城墻保護的江州城,那將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攻不下城池退兵會非常困難。就在今天,現代戰爭條件下,有四面環水屏障的城池,也比沒有天然屏障做保護的城池更加的易守難攻。
面對古人“鑿山成島”計劃所產生的聯想
1700多年后,今天的重慶,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筆者這是第三次到重慶,離上次到重慶已有十五、六年時間了。重慶的變化之大,發展之快,令人瞠目結舌。美麗的山城景觀,簡直就是這世界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城市的神工鬼斧之工,讓你真的感受到了重慶人民艱苦創業的偉大!一座座氣勢宏大的跨江大橋,一條條穿山的和連接兩江兩岸的隧道,一幢幢依山而起的大樓,以及江岸上、高山上飛馳的輕軌和地下飛奔的地鐵,簡直把這座從山上到山下,都被森林覆蓋了全部空地的城市變成了神話,十幾年前老重慶的印象,早被這壯觀的景象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不到重慶,你真的不知道自己住的城市,有多么的平板單調,有多么的平鋪直敘啊!這世界上,在哪兒還能夠看到如此曲曲的、幽幽的、立體的、錯落有致的、從天上連接到天下的風景城呢!近些年去過重慶、品味過重慶的人,一提起山城,便是對山城壯美景觀的無限贊嘆,對人類創造能力的無限贊嘆!山城由于受到大山大江特殊地理環境的影響,建設難度比任何城市都大,建設的科技含量和成本比任何城市都高,可重慶人民卻依山傍水,硬是把它雄偉地建立起來了,這是多么了不起的驚天動地的事!面對長江,我腦子里大膽地展開了聯想。嘉陵江在沙坪壩區石井坡站附近(石井坡站接近瓷器口),由東北而來向東南而去,這兒出現了嘉陵江的一個“拐點”。從這里至大渡口區南部的長江北岸,南北向的直線距離為23公里左右。(直線兩頭,嘉陵江“拐點”距朝天門直線距離14公里左右。大渡口區南部的長江北岸,距朝天門直線距離25公里左右)在這條直線附近或其以東某個合適的地方,開挖半島,使之形成一個四面環江的、一百至兩百平方公里的大島,那么,重慶將變成具有“山城”、“島城”雙重地理格局的景觀城市。今日重慶“山城”的稱謂,由于重慶發展變化的迅速和巨大,已是城市重要的標簽和無形資產了,已是世界上一個光榮的、具有獨特文化風格的“音階”了,而“島城”呢?“山城”再加上被長江、嘉陵江環抱的“島城”呢,它的無形資產有多大?它和“山城”結合,幾何價值、旅游價值有多大?人工江流的開通,航運可以把商品直接送入今天半島里面的位置去,對城市經濟發展的作用,也許是不能低估的呢!這樣做,即使壓根兒就沒有什么經濟價值,僅僅是為了改變城市的自然景觀供人們享受,也首創了人類歷史上少量大型運河的開通、道路橋梁的架設,目的是為了使地球變得更美麗,使人們的精神享樂、心理愉悅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這樣一個全新的境界了啊!難道我們人類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永遠都首先是為了經濟利益的需要?就不能有一次,首先是為了讓地球變得更漂亮、為了讓我們地球人的精神生活,過得更美好的需要?當然,要達到這個高水平的改造自然的目標,需要有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水平作為前提、保障和后盾,但我相信,遲早有一天,人類可以像畫家繪最美的風景畫一樣,如何在畫幅上把畫繪制得更精美,就如何拿鑿刀在地球上把風景雕刻,既尊重自然環境,又大手筆地創造更新更美的自然環境!人類對藝術產品的生產與創作、精神產品的生產與創作,會提高到一個在自然界身上下功夫的全新的境界!重慶將來,不只有一起“鑿山成島”的人工自然,還將有鑿渝北區、江北區之山,引嘉陵江水入長江而成島的,鑿巴南區、南岸區之山,分流長江而成島的多起人工自然。這座長江上游、青藏高原邊沿的山城,將會成為擁有“橋都”“洞府”美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鄉城”!
長江悠悠東流,每讀古人的書籍,每出行一次書籍中講到的名勝,總能從古人的智慧中感悟到一些東西,這都是由于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給后人的智慧增加了飛翔的翅膀,讓子孫能夠展開豐富的聯想,在思想的宇宙中,在廣袤無垠的祖國領土上,任意的自我陶醉、任意的自我翱翔!
2012年9月15日
附重慶市區圖網址:
http://map.soso.com/?pid=web.map&ie=utf-8&w=%E9%87%8D%E5%BA%86
(鼠標在地圖上可推拉放大地圖,看到一些地名。并能測量距離。)
作者簡介:廖倫焰,1963年出生于四川省鹽亭縣,作家、詩人、三國史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日史編輯委員會理論評論部副主任、研究員。著有長篇小說《極點》、《性罪》及《龍康中短篇小說集》、《廖氏諸葛亮評傳》等作品。2005年公開發表了對諸葛亮重新進行歷史評價的重要學說。 2010年與另外七名學者聯名上書監察部,要求取消河南省文物局對安陽曹操墓的違法認定。是多家媒體邀請的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