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中學校長向筆者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半年前的某個下午,在校長辦公室里,校長與幾位教師就“青年教師如何盡快成長”的話題展開討論。整整三個小時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在積極地說觀點、發議論、舉例子,整個氣氛自由而熱烈。直到放學鈴聲響起,許多教師還意猶未盡。這次事先未計劃的討論給這位校長帶來震撼和靈感,他決定每周五下午專門拿出兩個小時讓教師分組在辦公室內“扯閑篇”,還給這個活動命名為“群言堂”。半年來,在“群言堂”中迸發出的一些工作建議、管理思路和育人策略,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和指南。
聽到這個故事,筆者不禁想起劍橋大學有一個組織教授喝下午茶的慣例。教授或學者們把學術課題帶到下午茶會上來討論,一邊叼著煙斗品論茶道,一邊進行著思想智慧的碰撞交流,產生了一個個驚天動地的偉大發明。劍橋大學的一位校長曾這樣詮釋“劍橋精神”——活躍的文化融合和高度的學術自由,他認為下午喝茶正是形成這一精神氛圍的重要形式。難怪有人說,劍橋大學喝下午茶喝出了60多項諾貝爾獎。
無論是這位校長朋友的“群言堂”,還是劍橋大學的下午茶會,都給筆者這樣的啟示:能否在學校搭建一個平臺,把教師們之間不自覺的交流擴大,變成一種自覺、民主的信息共享,民主決策的管理模式?這樣,一來可以把民主的共識化為共同行動的動力;二來可以集全校智慧,科學地決策,擴大學校透明化管理,為廣大師生搭建新的民主管理平臺。
其實,學校設立“群言堂”不需要什么復雜的形式和程序,但需要精心的組織和準備。首先,學校可以指定每周某個時間段為“群言堂”時間,并且作為一項制度固定下來,確保活動持之以恒取得良好效果;其次,話題討論參與者可由學校指定或由教師自愿報名,但每次參與的人數一般控制在5—7人為宜,否則影響討論的質量,與此同時要確保教師參與的廣泛性;第三,可以在廣泛征集師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確定討論主題,如教職工評優、考核、晉職、福利發放、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等,并且有專門的老師記錄在討論過程中形成的合理化建言,作為學校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